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荣捷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终其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他是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曾担任美国亚洲比较哲学会会长和国际知名哲学刊物《东西哲学》的编委,并且被誉为研究中国哲学文化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主要是专著和翻译,而翻译作品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上,如:《近思录》、《老子》等等。他所翻译和编纂的《中国哲学史选编》是北美高校研究中国文化相关专业的指定教材。在陈荣捷的诸多哲学研究中,其研究中心和学术的最好成就是对朱熹及其哲学思想的研究。然而,作为一位对中哲西传有着重要贡献以及在西方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和翻译家,陈容捷在国内翻译研究领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翻译理论来说,胡庚申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作为翻译研究的一种生态途径。他进而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一概念,并把生态翻译学定义为译者运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适应目标语的翻译生态坏境的选择活动。此外,胡庚申进一步用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来探讨翻译活动的性质,主体,翻译过程和翻译原则,从而推导出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论证和构建了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本文以生态翻译观为切入点,从翻译选择和适应的角度研究陈荣捷在《中国哲学史选编》一书中对朱熹作品的选译,探讨陈荣捷译文的特征以及该译者在翻译中采取的策略与方法,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以进一步从翻译的生态环境、语言、文化和交流方面深入探讨译文中的适应性选择的问题。作者通过对译者陈荣捷及其译文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其翻译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是较高的。不论是在选择翻译作品方面还是在其翻译过程中,他所使用的翻译原则,译作所具有的翻译特点以及所涉及的翻译技巧都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遵循了生态翻译观“译者的选择和适应”的基本法则。他的译作从1963年在北美出版至今一直长期流传,经久不衰,更充分说明该译作的“适者生存”。本文通过对陈荣捷的译作分析,充分展现他的翻译思想,期望为将来的典籍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一点参考和启发。同时进一步论证生态翻译观的可行性以及增进大众对陈荣捷作为一名杰出翻译家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