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二十碳五烯酸玻璃体内注射对兔眼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电图的影响目的:前期研究已证实玻璃体内注射二十碳五烯酸(EPA)浓度0.01g/L时可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此实验拟验证不同浓度EPA玻璃体内注射对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电图的影响,确定前述EPA治疗浓度是否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只眼),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射0.01mg(0.1ml)、0.1mg(0.1ml)、1.0mg(0.1ml)EPA及0.1%DMSO(0.1ml),左眼为对照眼,玻璃体内注射0.1ml生理盐水。注射后第1、3、7、14天行双眼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记录不同视角P100潜伏期的变化,及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记录视杆细胞反应(Rod-R)及最大混合反应(Max-R)b波振幅的变化,应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0.01mg、0.1mg、1.0mg EPA及0.1%DMSO的实验组(各6只眼)分别与对照组(各6只眼)各时间点1°视角及30′视角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及视网膜电图Rod-R及Max-R的b波振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部分兔眼玻璃体内注射二十碳五烯酸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EPA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临床给药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随机分为标准及质控组3只及实验组27只兔。实验组再随机分为9组,每组3只。标准及质控组动物无需手术操作,用于制备空白及质控玻璃体样品;实验组动物前房穿刺抽取适量房水后,玻璃体内注射EPA 0.1ml(EPA浓度为0.01mg/0.1ml)。分别于玻璃体内注药后5、30、90、150、240、390、510、690、720min处死动物,立即摘取双侧眼球制备玻璃体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玻璃体内EPA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本实验条件EPA与内标(格列喹酮)峰形良好,空白玻璃体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二者测定。EPA保留时间为1.94min左右,内标的保留时间为0.75min左右。兔眼玻璃体注入EPA后体内过程符合有滞后时间的二室模型。EPA的浓度在0.0200~5.0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72~0.9981之间,典型回归方程为:Y=0.405×C+0.00152(r=0.9972,n=8)。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质控(QC)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5.6±6.9)%、(102.3±2.3)%和(94.6±2.1)%。内标的提取回收率为(91.6±3.6)%。定量下限(LLOQ)及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QC样品日内RSD分别为10.7%、7.0%、2.1%和2.2%,日间RSD分别为14.0%、11.6%、5.2%和4.1%,准确度分别为96.0%、97.9%、96.6%和102.7%。EPA在玻璃体内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4.72h。结论:1玻璃体内注射二十碳五烯酸1.0mg及以下剂量对兔眼1°视角及30′视角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及视网膜电图视杆细胞反应(Rod-R)及最大混合反应(Max-R)b波振幅均无影响,是安全可行的。2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玻璃体内EPA的浓度特异性好,在玻璃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有滞后时间的二室模型,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4.7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