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遗民作为出现在明清易代之际的独特士人群体,有其独有的存在价值。本文从地方史的视野出发,考察江西明遗民的的社会交往,通过对其社会交往方式、社会交往对象、社会交往态度的微观剖析,意欲反映明遗民的文化特质及其与清前期社会的互动。清初面对破碎家国,于浓浓血色之中,明遗民隐居逃名,以读书著述、讲学授徒以终。遗民将自己严格界定于王朝体制之外,不与当道交接,原因是出于道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明遗民的交往空间不断扩大。从游历到游幕,遗民的志向渐有变化,同样也有道义的原因。明遗民以存道自励,但随着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面对清朝统治者对道统的日益尊崇,对士人的刻意笼络,明遗民陷入文化困境之中。一方面,异族征服、屠戮压迫的记忆犹存。无论清政权的政策如何调整,满族不会主动取消对汉族的统治优势与民族压制。强烈的文化自觉使遗民无法坦然面对异族的统治;另一方面民生发展,政治清明的现实又时时拷问着遗民的政治关怀。清朝统治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明遗民的存在基础渐失,最终只能消失在时间之中。然而,在他们存在的那段时间,他们的作用是清晰的。清初四十年,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用性命存续着中华文化,彰显了士人群体的力量。正是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促成了清朝统治者的政策调整。这正是本文展现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的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