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世界一个持续性增长的产业似乎是国家机关产业”。古今中外的政治发展史也表明,政府规模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因为政府产生之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逐步展开的需要,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特别是在分权化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分权使得地方政府所掌握的职能、资源、财权、事权都成倍增加,地方政府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是因为我国地方政府利益和权力的扩张本性,但究其根本,则在于我国并没有实现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的有效过渡。在很大程度上,分权问题表现为市场、社会、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整合机制是否适度。从组织整合的角度来研究地方政府规模,有助于弥补以往对政府规模研究的政治学、经济学及法学途径的缺陷,从组织结构优化的角度来达到组织规模的合理化。本文以地方政府规模作为研究主题,以组织整合为理论工具,立足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实际,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澄清入手,分别论述了地方政府与社会、市场间的整合、地方政府利益和观念的整合、地方政府制度整合、流程整合及其同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通过这几类整合的优化来达到政府规模合理化的目的。全文约十二万余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组织整合与地方政府规模的理论审视。本章对论文的研究主题——地方政府规模和理论工具——组织整合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与分析,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组织整合理论与地方政府规模的相关性及其在地方政府规模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同主导因素影响下的组织整合的一般类型,及其所对应的地方政府规模形态——权威整合对应职责同构、等级森严的地方政府;竞争整合对应扁平化的地方政府;合作整合对应网络型的地方政府;模糊整合对应复杂型的地方政府。第二章:从地方政府与社会、市场间整合的角度,宏观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及其规模发生的原因,地方政府规模所呈现出来的是社会、市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整合形态与效果。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地方政府的存在和扩张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但由于“政府失灵”的存在,地方政府的行为范围和职能规模也是有限的,地方政府规模会随着职能的变动发生变化,它实质上是地方政府、市场与社会间整合的结果,是它们之间互补的部分。社会自组织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规模。一个社会的自组织能力越高,它就能成为市场力量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过渡,有力承接地方政府让渡出来的部分职能,填补地方政府职能退却留下的空白,从而有效地控制政府规模。合理的地方政府规模应是地方政府与社会之间整合的“适调态”。第三章:从观念和利益整合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规模。利益驱动是引导和促进地方政府行为产生变化的根本动力,也是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的根本动力。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地方政府观念,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到政府规模。本章从地方政府利益整合入手,讨论了地方政府利益的分化与异质性,以及地方政府多重的利益格局,并对地方政府利益冲突进行分析,认识到地方政府利益的整合与重构是地方政府规模优化的核心。而后,从观念整合的角度分别分析了传统的政府管理观念与新形势下政府观念的创新,不同观念引导下的地方政府呈现不同的规模形态。从而指出政府观念的整合与嬗变会给地方政府规模合理化创造条件。第四章:从制度整合的角度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论述了地方政府规模实际上是制度整合的外在表现。如果说利益和观念整合是地方政府规模优化的非正式制度保障,那么通过正式制度的刚性约束则是地方政府规模优化的根本所在。地方政府在财政、机构与人力上的正式安排限定了地方政府行为的主体,规范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和运行方式,从而使地方政府规模表现为财政规模、机构规模与人员规模。本章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规模、机构规模、人员规模的扩张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指出通过这三种典型的正式制度整合来达到地方政府规模合理化的目的。第五章,从管理中的业务流程整合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规模,以此揭示地方政府规模的动态变迁情况。此章以地方政府内在的工作程序为研究对象,分析流程整合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存在的关系,提出了地方政府流程整合的基本目标——无缝隙管理。流程的有效整合能够提升政府效能,它是地方政府规模优化的程序保证。地方政府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必将促进地方政府规模合理化的实现。结论与展望: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复杂整合系统的四维分析框架,地方政府规模是一系列整合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模糊整合机理发生作用的表现。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笔者概述了论文的主要观点,还从组织整合的角度提出了地方政府适度规模的衡量标准,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