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开埠设关及其对外贸易(1861-1938年)——以九江海关贸易报告为中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自大庾岭商路开拓以来,九江作为全国东西南北贸易的枢纽地位逐渐确立。但在1861年九江开埠前,九江在江西的贸易地位一直不如大庾岭商路南路的赣南。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珠江——广州商道是当时全国贸易的总枢纽。江西处于全国贸易黄金通道的位置,境内过境贸易繁荣。赣江两岸呈现出沿以为继。特别是九江开埠,长江通航以后,大庾岭商路迅速走向衰落。作为江西贸易进出口之咽喉,九江的商贸地位越来越突出,迅而取代赣岸城镇过境贸易的繁华景象。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全国商道迅速改道,大庾岭商路原有的弊端也益发显现。赣江沿岸过境贸易的繁盛景象难江沿岸的赣州、吴城成为江西进出口之总汇,完全确立其在全省的主要商贸地位。江西也逐步形成了以九江和省城南昌为中心的北部区域中心市场。开埠给九江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给江西原有的土特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和巨大的挑战。随着商贸的发展,九江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中游一个典型的转口贸易港口。开埠后腹地产品并未与时俱进地进行技术改良,至19世纪末以来外来同类产品强有力的竞争,出口商品的外部销路日益萎缩。现代陆路交通的发展,再一次改变江西境内的商业道路,给九江商埠带来了新挑战。自然灾害频繁以及境内战争长期的破坏干扰,给九江商贸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手的九江海关史料和江西近代贸易史资料,利用文本数据分析,考察开埠以来至1938年沦陷前九江口贸易情形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试图从九江口贸易变迁来探寻腹地经济社会变迁以及近代江西落伍的原因。本文主要结构: 前言,进行学术史回顾,说明选题缘由,并对所利用的主要资料作相关介绍说明。 第一章,概述九江开埠设关以及由此导致的商路变迁情况。大略回顾九江开埠设关的简要过程,着重分析江西境内商道变迁情况以及由此带动的旅客贸易。 第二章,分析开埠前后九江贸易情形。着重分析开埠后九江洋货土货贸易特征和转口贸易情形,并对主要货物进出口贸易兴衰的过程作简要阐述与分析。 第三章,探讨影响九江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而考察九江贸易面临的挑战。 结论总结全文.
其他文献
唐朝建立后,其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文化、开放的政策使得唐朝的对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其中与新罗的沟通和往来最为友好和密切。在近三个世纪的交往中,各色新罗人纷纷赴唐,或出
张鹏翮(1649—1725),是清康熙朝一位以实干著称的汉人大臣。他因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而得到圣祖的重用和提拔。张鹏翮为官五十余年,其中三十五年在地方任职,有着丰富的地方从政
在唐代藩镇研究中,目前对东南藩镇的研究相当缺乏,但是作为唐朝重要的财源地,东南藩镇维系着唐朝的政治命脉。浙江西道作为东南各道中最重要的藩镇之一,不仅在唐代后半期的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