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H.pylori 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其诱发胃癌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H.pylori 感染引起的凋亡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来认为线粒体是凋亡的调控中心,其调控凋亡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线粒体前阶段、线粒体阶段和线粒体后阶段。线粒体前阶段涉及到各种凋亡信号的刺激,线粒体阶段是真正引发凋亡命令的中央调控阶段,而线粒体后阶段主要包括一系列水解酶的释放。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是线粒体阶段的关键步骤,被视为细胞的生死开关,一旦发生MPT,将直接导致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Ψm)丧失,细胞进入真正的凋亡过程,此后各种凋亡诱导因子释放,线粒体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也随之进入线粒体后阶段。以凋亡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为轴线,纵向研究线粒体在H.pylori 相关胃癌中的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目前尚未见报道;在H. pylori 相关胃癌的防治上,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可逆转胃癌前状态尚有待更多研究证实,H. pylori 疫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但仍未在临床推广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前瞻性研究表明,以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抑制剂作化学预防,可抑制结肠癌、食管癌和肝癌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对H. pylori 相关胃癌的防治研究却少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较系统地研究了线粒体损伤在H.pylori 致胃癌中的作用,同时观察了环氧合酶-2 选择性抑制剂西乐葆(celecoxib)对H.pylori 相关胃癌的防治作用,并主要从线粒体-凋亡途径探讨了西乐葆的作用机理。目的一、建立H. pylori 感染蒙古沙鼠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H. pylori 感染蒙古沙鼠后的病理改变,探讨H. pylori 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二、通过体外实验,观察H. pylori 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功能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线粒体损伤在H. pylori致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三、通过体内实验,观察H. pylori 对蒙古沙鼠胃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