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由“零和博弈”式的竞争观念转变为合作竞争观念,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彼此间的合作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在这种情况下,虚拟企业应运而生。虚拟企业通过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互补性核心能力的整合,从而完成单个成员企业无法完成的市场目标,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虚拟企业在实践中的成功运营使其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虚拟企业定义、特征、组织形式等的分析,对于虚拟企业竞争优势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还不深入,尤其缺乏从经济学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根本性研究,这也导致我国虚拟企业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对虚拟企业竞争优势及其形成进行经济学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虚拟企业的内涵、特征、本质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虚拟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详尽阐述了虚拟企业的信息资源获取能力、模块化分工、网络化、知识创造这四个关键因素对于其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机理,最后对国内外虚拟企业实践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并针对我国虚拟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虚拟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提升的对策。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七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文章选题的背景及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对于虚拟企业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以及虚拟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创新点与待研究之处。第二章是虚拟企业及其竞争优势的来源。本章在对虚拟企业产生的动因、定义、特征、类型、本质和边界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虚拟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第三章是虚拟企业的信息资源获取能力。本章在对信息和信息资源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资源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深入分析了虚拟企业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及其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虚拟企业中的模块化分工。本章主要对虚拟企业中的模块化分工及其在虚拟企业竞争优势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第五章是虚拟企业的网络化。本章在对企业网络组织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网络组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虚拟企业的网络化对于其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六章是虚拟企业中的知识创造。本章在对技术创新及其与知识创造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虚拟企业中的知识创造过程,最后对虚拟企业中的知识创造对于其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七章是我国虚拟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的提升。本章首先对国内外虚拟企业实践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我国虚拟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促进我国虚拟企业发展与竞争优势提升的对策。 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第一,论文对虚拟企业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虚拟企业是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为目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拥有互补性核心能力的企业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动态、合作性经济组织,它的本质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并偏向市场一头的中间性组织。第二,论文从经济学视角对虚拟企业竞争优势及其形成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虚拟企业在同时获取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方面具有突出能力,而信息资源获取能力、模块化分工、网络化以及知识创造是影响虚拟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四个关键因素。虚拟企业较强的信息资源获取能力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使其获得低成本优势;模块化分工、网络化、知识创造则有利于虚拟企业同时获取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第三,本文针对我国虚拟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虚拟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提升的对策,认为我国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我国虚拟企业发展与竞争优势的提升。在微观层面,我国应构筑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转变企业经营理念、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培育核心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虚拟企业成员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和文化协调、建立虚拟企业内部的信任机制、增强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宏观层面,我国应为虚拟企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法律法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