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的曾国藩图书出版热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那时较有代表性的图书出版热。与同时期的“武侠热”“言情热”与“西方人文社科译著热”等出版热不同的是,曾国藩图书出版热显得平缓但持续时间长,对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历史传统文化尤其是地域特色文化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也有着较大的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曾国藩图书出版热的内涵是什么?表现怎样?形成的原因何在?有何意义与价值?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之?本文主要采取历史学和编辑出版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查阅、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实地走访、调研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较深入的探索。除绪论外,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曾国藩图书出版的概况。首先,对“曾国藩图书”和“出版热”进行了界定。其次,通过搜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近三十年间出版的曾国藩图书书目,将曾国藩图书出版的过程划分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以来三个阶段。其后结合统计数据从选题内容、出版社地域与销量三方面剖析了曾国藩图书出版的具体情况。第二章论述曾国藩图书出版热产生的原因,分别从曾国藩其人、时代背景和编辑出版人员的引导作用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第三章探讨曾国藩图书出版热的价值,包括其社会意义以及对出版活动的启示。曾国藩图书出版热,推动了对曾国藩评价的转变,促进了思想解放,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岳麓书社等相关出版单位的崛起,显示出编研结合之编辑活动的强大生命力,昭示着地域特色历史传统文化资源在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的无限潜力与美好前景。第四章对曾国藩图书出版热进行了冷思考,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良影响,并从选题内容、出版形式与编辑出版人等方面对出版热应有的形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