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在中国大陆的译介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gb15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电影《霍比特人1》的上映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霍比特人》(TheHobbit)是现代奇幻大师J.R.R托尔金最具代表性的奇幻作品之一。该作品诞生于1937年,问世之初就受到英美文学界的一致好评。西方学界已从多个角度对《霍比特人》进行了探讨研究,甚至有专著出版,但中国学界却近乎一片处女地,专门性研究文章屈指可数。笔者通过初步文献梳理发现,仅有的两篇《霍比特人》翻译研究,主要是选取两个共时的中译本,通过语言层面的分析,或评价译本优劣或探讨译者主体性的显现。一个未被发现的重要事实是:《霍比特人》早在1993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大陆,而直到电影上映才引起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对《霍比特人》在中国大陆的译介情况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对《霍比特人》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和接受情况进行梳理,指出自1993至2013年间,The Hobbit在中国大陆共出现四位译者的九个不同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译本的接受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随后,笔者从读者、赞助人及译者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整个译介过程的因素,指出:90年代,中国大陆无奇幻文学、无读者基础,赞助人将其看作童话进行装帧和推介,译者也将其当作童话,译语语言趋于儿童化;00年代,中国大陆有了奇幻文学,在电影《魔戒》和《哈利波特》等一系列西方奇幻和本土奇幻作品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奇幻读者,赞助人借助《魔戒》的影响力,给《霍比特人》贴上“魔戒前传”的标签进行推介,译者不再将其看作童话,然而奇幻知识的不足加上对托尔金认识的缺乏,使得原作产生了诸多变形;10年代,中国大陆奇幻文学已有了初步的发展,读者群已趋于稳定并日渐庞大,电影《霍比特人》的上映也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赞助人采取各种装帧策略和推介方式为译作造势,译者更是以严谨的态度,努力还原托尔金作品中的奇幻体系和原初魅力。最后得出结论:《霍比特人》的成功译介得益于读者、赞助人和译者三方的合力,其中读者的形成是先决条件,赞助人的装帧和推介是重要手段,译者的译文是重要保障。本研究可以为类似作品的后续译介活动提供一定启示:一部作品要取得译介成功,首先要考察目标语国家的读者基础,其次要善用装帧推介策略,最后要选择合适的译者。
其他文献
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责,四川师范大学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主要舞种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技术,具有舞蹈写作、评论的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化,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涌向服务型行业。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服务业FD
目的:对牛黄解毒片中黄芩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转移率进行研究,考察实际生产过程中黄芩苷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黄芩苷含量限度提供技术支持。对牛黄解毒片中黄芩和
老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1527-1569)是16世纪尼德兰十分重要的画家,他的绘画曾令权贵趋之若鹜,也是后辈画家竞相学习模仿的对象。老勃鲁盖尔的短暂一生既经历了
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下,中文SCI期刊作为国内优秀中文学术期刊的代表,面临着优质稿源匮乏、学术影响力局限于国内的困境。期刊究竟该如何发展呢?笔者认为,中文SCI期刊发展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人类更加重视和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城市的历史街区的回归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呼吁。在城市的规划设计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一直以其思想和文化的恢宏灿烂而备受世人瞩目。文艺复兴发生的时代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渡时代,是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启的一场与封建文明决裂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注射用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96例鼻咽癌患者为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力来自多方面:多元利益诉求、觉醒的公民权、政治文明目标的提出等。在这样的语境下,保障公民对政策制定的参与,不仅有工具意义—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治的9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发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