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并据此对患者进行护理,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根据循证医学文献检索格式描述循证问题,全面检索文献,判断问题答案,概括相关要点进行系统整理,初步构建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小组会议和预实验,对相应措施进行修订,最终形成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方案。选取某三甲医院肝胆中心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路径组(n=30)。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路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观察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方案执行情况: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测试(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距离、术后呼吸困难(Borg)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评分等身体活动能力指标,术后疼痛评分、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带管日、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和30d内再入院率等疾病恢复和预后指标,术后状态焦虑(State-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等其他指标。结果:(1)运动康复路径方案执行结果: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方案执行过程中,未出现退出或脱落现象,未发生活动意外事件,患者依从性高,路径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符合规定要求,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2)身体活动能力:两组患者术后6MWT距离、Borg评分、ADL评分等均随时间变化出现显著差别。路径组术后第5d、7d时间点6MWT距离、Borg评分、ADL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疾病恢复和预后:路径组术后12~72h时间段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路径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带管日、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和30d内再入院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理状态和满意度:路径组术后第7d S-A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术后第7d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制定的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患者身体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常规干预。同时,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有效促进疾病恢复和预后,对患者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等多个指标有积极影响。(3)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干预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诊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和医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