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覆盖农田陆气相互作用特征观测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i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膜和温室大棚被大面积用于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率,深入改变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环境、气候甚至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塑料薄膜覆盖地表后显著改变地表反照率等陆气相互作用特征。本文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试验中2015年5月15日-2015年11月4日(地膜和平行对比)和山东寿光微气象观测试验中2016年11月16日-2017年4月11日(温室大棚)的观测资料,研究地表能量通量的观测一致性,讨论观测不一致性对能量闭合率的影响,进而分析地膜和温室大棚覆盖农田下垫面陆气过程特征,为塑料薄膜覆盖农田情境下的陆面特征参数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所用观测仪器的平行对比结果显示:能量平衡分析中涉及的主要能量分量观测仪器的不一致性为:地表土壤热通量均方差14.3W·m-2,感热通量均方差8.9W·m-2,潜热通量均方差8.0W·m-2。由上面能量分量构成的能量闭合率结果的不确定性为68%。2.裸土、地膜和玉米覆盖下垫面农田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热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其5cm土壤温度分别为19.4、19.9和18.7℃,含水量分别为0.32、0.36和0.37m3/m3,热通量分别为4.9、-0.6和3.8W·m-2;地膜覆盖明显改变下垫面的辐射能量分配特征,裸土、地膜和玉米覆盖下垫面的辐射分量比较分析得到,三种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2、0.23和0.18;地表反射辐射分量分别为:52.1、56.4和47.7W·m-2;地表长波辐射分量分别为:416.2、428.7和412.2W·m-2。地膜贴地覆盖后地表反射辐射增大,地表反照率增大。塑料的不透水性阻碍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裸土,浅层土壤热通量地膜最小。3.温室大棚内和棚外常规气象要素差异明显,棚内风速量级为10-1m/s,棚外农田风速量级为101m/s;棚内和棚外空气温度分别为8.8和3.5℃,棚内最高温度是棚外的1.6倍;棚内和棚外空气湿度分别为81.4和77.7%;棚内和棚外5cm土壤温度分别为10.3和4.8℃;含水量分别为0.41和0.35m3/m3;热通量分别为0.33和-5.4W·m-2。温室大棚覆盖棚内和棚外辐射能量分配差异明显,棚内和棚外总辐射分量分别为89.1和122.8W·m-2,大气长波辐射分量分别为326.0和276.1W·m-2,净辐射分别为36.1和37.3W·m-2,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9和0.23。温室大棚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棚内空气温度和湿度明显高于棚外。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削减总辐射,增加地表和大气长波辐射,浅层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热通量表现为温室大棚内高于棚外。4.干旱区地膜贴地覆盖农田感热通量为10.2W·m-2,潜热通量为98.0W·m-2,潜热远大于感热通量;半湿润区温室大棚覆盖农田温室大棚内小环境的感热、潜热通量级均为100。棚外农田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均值分别为10.6和13.2W·m-2,潜热略高于感热通量。
其他文献
本文以袁裕来诉安徽省政府案为主要切入点,从案例分析的角度,讨论行政主体在行政决定做出过程中政府信息是否应当公开。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立法规定,也讨论了一定的理论观点。
党的七届六中全会确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这对地方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着重分析地方高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和障碍因素,明确提出当前地方高校要切实提高
本文以石屑-特细砂复掺为细集料配制高流态高强度混凝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灰比、砂率及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加剂掺量固定的情况下,
双酚A是当今世界上相关产品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同时它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作为大量食品包装材料的重要工业原料,其从包装材料向食品中转移的可能性已得到证
以化石资源为主要原料的现代能源和化学工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寻找替代化石资源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化学构筑基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物质是地球上唯一的可
汽车试验场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对各种特殊路面的精度要求极高,施工难度很大。本文结合某汽车试验场高精度波状路面的施工经验,阐述了影响曲面混凝土路面精度的主要因素,以及
随着大石桥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提高。通过对大石桥地区地埋管热泵应用情况的调查,该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数据,选取代表性区域进行地埋管
本文分析了网球场空调系统的建筑及使用功能上的特点,介绍了一个网球馆的空调与通风改造设计过程,并对改造工程中的节能设计与相关专业的配合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加快由电站汽轮机向燃机联合循环转型,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以PG9171E型燃气轮机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联合循环机组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商用软件对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和实际电站性能试验的方法和修正曲线作比较,分析其实际运行时的性能。然后,讨论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作流质的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技术,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其在燃气轮机系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