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膜和温室大棚被大面积用于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率,深入改变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环境、气候甚至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塑料薄膜覆盖地表后显著改变地表反照率等陆气相互作用特征。本文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试验中2015年5月15日-2015年11月4日(地膜和平行对比)和山东寿光微气象观测试验中2016年11月16日-2017年4月11日(温室大棚)的观测资料,研究地表能量通量的观测一致性,讨论观测不一致性对能量闭合率的影响,进而分析地膜和温室大棚覆盖农田下垫面陆气过程特征,为塑料薄膜覆盖农田情境下的陆面特征参数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所用观测仪器的平行对比结果显示:能量平衡分析中涉及的主要能量分量观测仪器的不一致性为:地表土壤热通量均方差14.3W·m-2,感热通量均方差8.9W·m-2,潜热通量均方差8.0W·m-2。由上面能量分量构成的能量闭合率结果的不确定性为68%。2.裸土、地膜和玉米覆盖下垫面农田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热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其5cm土壤温度分别为19.4、19.9和18.7℃,含水量分别为0.32、0.36和0.37m3/m3,热通量分别为4.9、-0.6和3.8W·m-2;地膜覆盖明显改变下垫面的辐射能量分配特征,裸土、地膜和玉米覆盖下垫面的辐射分量比较分析得到,三种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2、0.23和0.18;地表反射辐射分量分别为:52.1、56.4和47.7W·m-2;地表长波辐射分量分别为:416.2、428.7和412.2W·m-2。地膜贴地覆盖后地表反射辐射增大,地表反照率增大。塑料的不透水性阻碍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裸土,浅层土壤热通量地膜最小。3.温室大棚内和棚外常规气象要素差异明显,棚内风速量级为10-1m/s,棚外农田风速量级为101m/s;棚内和棚外空气温度分别为8.8和3.5℃,棚内最高温度是棚外的1.6倍;棚内和棚外空气湿度分别为81.4和77.7%;棚内和棚外5cm土壤温度分别为10.3和4.8℃;含水量分别为0.41和0.35m3/m3;热通量分别为0.33和-5.4W·m-2。温室大棚覆盖棚内和棚外辐射能量分配差异明显,棚内和棚外总辐射分量分别为89.1和122.8W·m-2,大气长波辐射分量分别为326.0和276.1W·m-2,净辐射分别为36.1和37.3W·m-2,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9和0.23。温室大棚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棚内空气温度和湿度明显高于棚外。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削减总辐射,增加地表和大气长波辐射,浅层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热通量表现为温室大棚内高于棚外。4.干旱区地膜贴地覆盖农田感热通量为10.2W·m-2,潜热通量为98.0W·m-2,潜热远大于感热通量;半湿润区温室大棚覆盖农田温室大棚内小环境的感热、潜热通量级均为100。棚外农田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均值分别为10.6和13.2W·m-2,潜热略高于感热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