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HM)是一种异常的人类妊娠,其特征是不同程度缺乏胚胎发育及绒毛间质水肿伴不同程度滋养细胞增生。HM的发生率随地域和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我国各省HM的平均发生率为0.78/1000次妊娠,美国发生率为1/2000~1/1000次妊娠,东南亚为1/125次妊娠。HM的发病原因一直不明,通常认为与遗传、月经初潮年龄、产次、第1次怀孕年龄、营养不良、感染、社会经济地位和亚洲后裔等因素有关。HM根据组织病理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CHM)和部分性葡萄胎(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PHM)。根据基因起源,大多数PHM为双雄性来源,多一套父系染色体。大部分PHM起源于2个精子与一个卵子受精,偶有PHM可能来源于单个卵子与二倍体精子受精。CHM一般为二倍体,根据基因起源可以分为两组染色体均来自父亲的父系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Androgentic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AnCHM)及两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双亲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Biparental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BiCHM),父系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中75~80%是由一个精子(23,X)与一个空卵受精后核内DNA自身复制形成,核型为46,XX,另有20~25%父系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的核型为46,XY,它是由一个空卵与两个精子同时受精而成。BiCHM代表HM的一种独特类型,约占完全性葡萄胎的20%,常与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相关。在这些家族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并发重复性葡萄胎妊娠。受累家族成员易患葡萄胎妊娠的遗传方式提示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一患者与不同的性伴侣婚后再患葡萄胎的事实,提示这些妇女可能具有遗传缺陷影响卵子的功能。BiCHM少见,除家族发病外,一些重复HM的散发妇女最近也证实是BiCHM,这些妇女可能代表着相同发病情况的个体。BiCHM携带有父亲和母亲染色体基因组,BiCHM与AnCHM基因起源不同却具有相同的的组织学病理特征,表达形式一致,难以区分,并且BiCH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这些妇女在其一生中可能没有一次正常怀孕,要么流产、死胎,要么葡萄胎。该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疗的选择:如果是双倍体双亲结构的HM建议选择卵子捐献和试管内受精(IVF),而阻止孤雄的双倍体或三倍体结构的HM理论上可则选择ICSI+/-PGD+/-FISH。BiCHM的少见及难以从组织病理学上区分于AnCHM的特征限制了对其确切发病机制的研究,借助DNA分析是区分它们的一种重要手段,但DNA分析费时、费力、繁琐及经济费用大而限制它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最近研究发现在四个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和一例散发性反复性葡萄胎患者中均发现NALP7点突变,在200个对照组成员中未发现NALP7的点突变。推测NALP7突变是BiCHM的致病基因,NALP7基因通过抑制前体Caspase-1和前体IL一1β的加工致病。Caspase-1也叫IL-1β转化酶,全长由40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约45kDa。Caspase-1是Caspase家族14成员中的一员。它与真核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的成熟密切相关,还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抗感染作用。Caspase-1通常以酶原的形式存在胞浆内,其通过自身的激活而发挥作用。IL-1β是由各类细胞加工合成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它通常以前体形式存在于胞浆内,前体分子通过Caspase-1剪切后产生成熟IL-1β分泌到细胞外。它是具有激活免疫和炎症通路的多向性细胞因子,在着床前后的子宫周围含量非常丰富,有利胚囊的着床,控制蛋白组网络和滋养细胞侵入子宫内膜深度,清除由细菌产生的脂多糖或肽聚糖对胚胎的毒害作用,阻止了HM的发生。突变的NALP7基因高表达NALP7蛋白,它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而抑制了成熟Caspase-1和IL-1β的产生,导致HM的形成。目前NALP7商用抗体未开发,同时Caspase-1和IL-1β在不同遗传背景完全性葡萄胎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我们试研究Caspase-1和IL-1β在不同遗传背景完全性葡萄胎发生中的作用,旨在找到区分AnCHM与BiCHM的简单、有效的常规手段。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用DNA分析法区分组织学诊断为CHM中的AnCHM与BiCHM,随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1和IL-1β蛋白在AnCHM与BiCHM的表达,探讨Caspase-1和IL-1β蛋白在不同遗传背景完全性葡萄胎发生中的作用,试图寻找区分AnCHM与BiCHM的高效简便的生物指标(Biomarker)。从而有利于不同遗传背景完全性葡萄胎的临床诊断,可能有利于指导重复性葡萄胎患者的妊娠及有助于对BiCHM的确切发病机制的理解。材料与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04.01~2006.11和绍兴第(?)医院2005.11~2006.11间住院的汉族妇女第一次清宫且病理诊断为CHM50例,征得医院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配偶充分知情同意后,抽取这50对夫妇外周血各10ml。利用九个微卫星序列多态性位点检测法鉴别CHM的亲代来源,根据其结果将CHM分为AnCHM和BiCHM实验组。同期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年龄相当,无不良生育史,孕龄相仿,正常怀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39例正常绒毛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1和IL-1β蛋白在上述三组中的表达。结果1、DNA分析发现在50例CHM中,AnCHM 43例,占86%;BiCHM 7例;占14%;未发现PHM。2、Caspase-1和IL-1β蛋白阳性表达在AnCHM组、BiCHM组及正常绒毛组中,两两进行比较后均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3、Caspase-1和IL-1β蛋白在AnCHM和BiCHM组上的表达与CHM的DNA分析结果之间不具有一致性(P=0.000),Caspase-1和IL-1β蛋白在滋养细胞中的阳性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1.000,P=0.019)。结论Caspase-1和IL-1β在完全性葡萄胎中的表达与其DNA分析结果之间不具有一致性(P=0.000),它们不能作为区分单、双亲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的生物标记,二者不是双亲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发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