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与各类领域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风险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福音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工业疾病等巨大的风险,而在此其中,环境风险在我国显得尤为凸出。尤其是自2013年开始爆发的雾霾天气,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恐慌与损失,由此环境风险的治理也成为了政府管理的焦点。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风险传播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消除或减小风险事实与公众风险感知之间的鸿沟。因此,风险传播机制的改善有助于政府对于风险传播的管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结合内容分析法和框架分析法两种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回归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以克拉克大学的卡斯帕森夫妇以及同事所研究出的风险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基础,分析环境风险的三大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是如何对环境风险进行构建的,从而分析出风险放大站的黑箱中风险信息传播过程和作用机制,风险信息是如何被传播、被放大和被变形的。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文章引入了从2013年到2015年的雾霾事件时间轴,根据事件的受关注度、影响力等因素选取出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雾霾事件作为样本,来研究环境风险的构建框架。本研究发现,在环境风险传播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和下属媒体主要采用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框架;商业媒体主要采用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冲突和矛盾式的报道框架;而公众采用质疑问责性的报道框架。本文以案例研究为主体,分析政府、媒体和公众三大主体内部的构建图景。同时,当前在学术领域对于环境风险的研究一直主要集中在环境风险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即环境维权问题,研究视角主要是风险管控,通过个案分析法研究各种环境群体性事件本身,分析并论述其产生的原因,目的是为政府如何进行有效地危机处理和风险管控提出对应性策略。分析环境风险在风险放大站中的传播机制和过程,有利于找出环境风险本身和受众对于风险感知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协调不同风险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期望可以通过本文为环境风险传播的治理与风险领域的学术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