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变化,探讨偏头痛是否伴有神经元损伤,期望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偏头痛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方法:1.收集2011年05月~2011年10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59例(患者组)及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人33例(对照组)。患者组根据偏头痛发作时程分为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和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根据先兆分为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wA)组和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组。2.对患者组及对照组行头颅MRI检查,观察其亚临床病变特点。3.对患者组发作期、发作间期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测定血清NSE水平。4.使用SPSS16.0对患者资料进行Pearsonx2检验、t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NSE水平均升高(t=7.196,P<0.001;t=3.907,P<0.001)。 2.偏头痛发作期血清NSE水平较发作间期升高(t=13.220,P<0.001)。 3.与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相比,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NSE水平均升高(t=2.260,P=0.028;t=2.169,P=0.034)。 4.MwA组与MwoA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NSE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157,P=0.876;t=0.140,P=0.889)。 5.16例(27.12%)偏头痛患者头颅MRI显示亚临床病变,其分布为:额叶12例(75.00%)、顶叶8例(50.00%)、基底节区6例(37.50%)、半卵圆中心5例(31.25%)、枕叶2例(12.5%)、侧脑室前角1例(6.25%)、脑干1例(6.25%)。偏头痛亚临床病变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27.12%vs6.06%;x2=5.963,P=0.015;OR=5.767,95%CI1.235~26.924)。 6.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NSE的影响因素均是头痛持续时间(小时)和头痛发作频率(次/月),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NSE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12.388+0.108X1+0.426X2 Y2=9.797+0.074X1+0.392X2 (Y1=发作期血清NSE,Y2=发作间期血清NSE,X1=头痛持续时间,X2=头痛发作频率)。 结论:1.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可能伴有神经元损伤,神经元损伤程度与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发作频率相关。 2.偏头痛患者发生亚临床脑损伤的危险性增加。 3.偏头痛患者发生亚临床脑损伤的危险性增加及发作间期血清NSE水平升高,这说明偏头痛可能是一种隐袭的、缓慢性发展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