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后HIV耐药毒株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生存期,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将病毒抑制到无法检出或低于检测线的水平,同时也可降低HIV的传播。当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在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压力下,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毒株,从而使得耐药毒株被筛选出来,并可向外传播扩散。因此,降低HIV的传播后,进而会使得HIV耐药株的出现和流行降低。目前,我国HIV-1毒株主要以流行重组毒株(CRF01AE、CRF07BC、CRF08BC)和B亚型为主,并伴随多种形式的独特重组型流行。由于我国HIV-1基因型复杂多样,以及HIV耐药突变(drug-resistance mutations,DRMs)不断出现,因此可能导致我国 HIV/AIDS 抗病毒治疗失败率较高。我国已实施HIV/AIDS一发现即治疗的策略,并将抗病毒治疗作为主要预防措施之一。在当前累计治疗人数和早期抗病毒治疗逐年增加的时期,更需加强HIV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及对治疗效果的监测与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目的1.了解我国 HIV/AIDS 中抗病毒治疗前耐药(pre-treatment HIV drug resistance,PDR)流行状况及耐药特征,分析HIV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的影响因素。2.分析抗病毒治疗前人群中HIV耐药株在进行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变化情况。研究方法2018年1月-6月在抗病毒治疗前人群中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耐药监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HIV感染数分层确定样本量,选择近1~2年报告HIV 阳性人数处于本省中间位置的地市对一个治疗点或邻近的几个治疗点进行整群抽样。2019年对2018年抗病毒治疗前耐药者(病例)进行治疗后随访,同时按1:1选择治疗前未发生HIV耐药者(对照)。通过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基因型耐药等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治疗前后耐药株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抗病毒治疗前人群中,在同一分子传播网络中携带相同耐药位点的≥2个节点定义为形成耐药传播簇。抗病毒治疗后血浆核酸扩增阳性、获得序列且出现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定义为抗病毒治疗后耐药。耐药判定标准为:监测药物中有一种及一种以上的耐药评分≥15或耐药等级≥3的即判定为耐药。治疗前、后耐药判定方法一致)。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抗病毒治疗前HIV耐药研究本研究共纳入5151例研究对象,男性占83.1%,异性性传播占52.4%,治疗前CD4计数<350 cells/mm3占59.8%。98.6%的调查对象从未服用过任何抗病毒治疗药物,当年确诊即治疗的占82.1%。我国HIV流行毒株以流行重组毒株(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s)为主,占样本总数的 95.2%(4902/5151)。从亚型来看,CRF07BC(40.8%,2102/5151)和 CRF01AE(36.2%,1869/5151)是我国的主要流行毒株,CRF5501B(3.7%,190/5151)出现在除四川和新疆外的28个调查地区,B/B’占4.1%(209/5151)。针对HIVdb库内20种NNRTIs/NRTIs/PIs类药物(以下均为分析这3类药物)、中国现有批准上市的13种药物、WHO推荐的12种发展中国家常用一线药物和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目录中的7种药物,分析出我国PDR流行程度分别为9.0%(465/5151),6.3%(322/5151),4.5%(231/5151)和 4.4%(227/515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29岁、CRF5501B亚型、注射吸毒及有抗病毒药物暴露史的人群发生 HIV 耐药的风险高(P<0.05)。在 CRF07BC、CRF01AE、CRF08BC、B/B’、CRF5501B 及其他亚型之间,E138,V179,M41,M46 和 Q58 突变位点的出现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亚型间抗病毒治疗药物中的EFV,NVP,ETR,RPV,TPV/r和NFV发生耐药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在0.5%基因距离阈值下,Q58E、E138G+V179E、E138A分别在CRF07BC、CRF550IB和CRF08BC亚型中出现耐药传播簇,M46I/L和K103R+V179D在CRF01AE亚型中出现耐药传播簇。第二部分抗病毒治疗前HIV耐药在治疗后的变化研究治疗前耐药组最终调查人数为352人,治疗前未耐药组最终调查人数603人,随访率分别为76.7%(352/459)和91.0%(603/663)。治疗前耐药组治疗后耐药46人(13.1%,46/352),治疗前未耐药组治疗后耐药18人(3.0%,18/603)。对于抗病毒治疗药物中的DOR、EFV、ETR、NVP、RPV、ABC、FTC、3TC、TDF、D4T、DDI、NFV和TPV/r,治疗前耐药组的治疗后耐药率高于治疗前未耐药组(P<0.05)。从 K103、V106、E138、V179、P225、K65、M184、M46、Q58耐药突变位点的出现频率来看,治疗前耐药组高于治疗前未耐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前耐药(AOR=4.40,95%CI:2.44-7.91)是治疗后耐药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前2.8%(10/352)NNRTIs耐药、0.6%(2/352)NRTIs耐药和0.9%(3/352)PIs耐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由单一耐药发展为交叉耐药。结论第一部分抗病毒治疗前HIV耐药研究1.本次调查发现我国有13种HIV流行重组毒株,其中CRF07BC、CRF01AE、CRF08BC总占比超过85%,CRF5501B已流行在除新疆及四川外的28个调查地区。2.NNRTIs/NRTIs/PIs的PDR流行接近10%,但我国正在使用的免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流行尚处于低水平(<5%)。3.分析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发现CRF08BC亚型中NNRTIs的耐药率为16.5%,CRF5501B亚型中NNRTIs的耐药率为15.8%。通过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发现,Q58E、E138G+V179E、E138A 分别在 CRF07BC、CRF5501B 和 CRF08BC出现耐药传播簇,M46L/I和K103R+V179D在CRF01AE出现耐药传播簇。4.应用不同的药物库得到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29岁、CRF550IB亚型、注射吸毒及有抗病毒药物暴露史的人群发生HIV耐药的风险高(P<0.05)。第二部分抗病毒治疗前HIV耐药在治疗后的变化研究1.NNRTIs 中 K103、V106、E138、V179 和 P225 突变位点,NRTIs 中 K65 和M184突变位点,PIs中M46和Q58突变位点,治疗前耐药组的出现频率均高于治疗前未耐药组(P<0.05)。2.8.0%抗病毒治疗前耐药患者治疗后耐药突变位点增加,4.3%抗病毒治疗前耐药患者由单一耐药变为交叉耐药,耐药程度加重,耐药谱更广。3.治疗前耐药组与治疗前未耐药组在治疗12个月(9-15个月)后,治疗前耐药组耐药率比治疗前未耐药组高4.4倍(P<0.001,95%CI:2.44-7.91)。
其他文献
喷雾冷冻干燥技术(SFD)是将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进行耦合而形成更加适用于高附加值的食品、药品、生物干燥制品的干燥技术。它是将液态料液雾化后,雾化液滴在低温下冻结形成粉体颗粒,再将粉体颗粒进一步干燥成粉体的技术。SFD制备的粉体具有粒径分布均匀、溶解性好、不损害生物活性等优点,日渐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制备粉体的关键技术。但是现有的喷雾冷冻干燥技术还未成熟,在生产过程中产量低、无法进行连续操作、传质传热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结构已由诸如机翼蒙皮等非承力部件发展到飞机尾翼等主承力部件。所以,复合材料结构服役环境愈发恶劣,由复合材料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比比皆是。经典的复合材料力学主要从宏观尺度分析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忽略了细观因素(诸如基体开裂等),难以合理揭示其失效机理。而现有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难以合理高效地完成相关问题的分析,从而制约了细观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细观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数量膨胀且流动频繁,城市内部不同阶层差距日益扩大,阶层矛盾加深,解决城市沟通问题迫在眉睫。在打破以亲缘与地缘为纽带的传统社会关系之后,现代都市“沟通冷漠”加剧。由于城市转型、城市空间隔绝,现代城市市民的生活状态更倾向于自我孤立。如何促进城市市民产生城市认同感、如何促进城市市民间的交往、如何提高城市间的沟通效率成为城市可沟通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我国特色的意识形态
本文的写作背景来自三个方面,包括人们对当下建筑审美意识疲软的警觉,对建筑观念及意义进行交流解释的审美现代性要求,还有对当今建筑设计理论趋向于多学科交叉趋势的关注。文章以修辞学理论作为介入,尤其以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理论为启发建立建筑修辞法,在探讨建筑修辞法理论可行性的基础上以高校建筑---云南大学新老校区表皮作为研究目标,捕捉高校建筑表皮设计意图中的修辞法运用痕迹,窥探和评述如何以修辞学的思路方法设
在同轴送粉式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中,熔池内传质、传热和流动与成型零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密切相关。数值模拟技术可以为研究这一系列复杂物理现象提供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建立可以精确描述沉积层形成发展和熔池内物理过程的耦合数学模型,对同轴送粉激光沉积IN718单道、双道搭接、单层多道搭接、多层多道搭接成形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得结果可用于沉积层形状、熔池形貌以及凝固界面上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的分析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十年风雨,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成功“出海”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中国高铁作为交通发展的重器,更是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主流的外宣媒体,研究其国际报道也能为其他媒体提供启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2010年到2019
目的: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CD4与感染时间的衰减关系,构建CD4消除模型;利用CD4消除模型,探讨不同传播途径人群和不同年龄组中的HIV阳转到不同CD4阈值水平的中位时间分布;采用反向计算法,估计云南省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及流行趋势。方法:选取截至2019年5月底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年龄≥15岁、除母婴传播以外的且CD4检测记录≥2次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混合
背景:造血分化是造血干细胞经过定向分化最终成为多种类型成熟细胞的过程,其中红系分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化、成熟障碍是白血病的特征,一旦红系发育障碍,阻碍网织红细胞的
近年来,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生产能力超过5.0Mt/a的特大型矿井,这些矿井中存在一类比较特殊的矿井,该类矿井开采煤层瓦斯含量都不高,但是在高强度开采条件下,造成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高瓦斯矿井标准,且存在上隅角瓦斯浓度偏高甚至超限的现象。针对于该类矿井,近年来开始采用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抽采采空区卸压瓦斯的方法来治理上隅角瓦斯问题,而对于这种抽采瓦斯方法,研究如何布
养护作业区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隧道路段进行养护作业时,隧道路段特殊的行驶环境和养护作业区设置对交通流有双重影响,安全问题突出,开展相关研究十分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