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高危儿的发育结局,探讨5项V(?)jta姿势反射、7项运动里程碑评分、足抓握反射对脑瘫和发育迟滞的预测作用。在我国首次评价不安运动(fidgety movements,FMs)对脑瘫和发育迟滞的预测作用。 方法 对2004年2月-2004年7月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因患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而住院的86例婴儿,通过查阅病例档案和问卷调查了解婴儿出生时情况、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期间CT检查和家庭情况,出院后电话预约或住院期间原发病控制后,从婴儿出生到婴儿6-9个月,进行5项V(?)jta姿势反射检查(拉起反射、俯卧位悬垂反射、立位悬垂反射、侧位悬垂反射和Collis水平反射)、7项运动里程碑检查和足抓握反射检查,在母亲末次月经年龄(postmenstrual age,PMA)46-60周期间进行自发运动录像。采用追踪研究的方法,观察到婴儿6-9个月(早产儿校正胎龄后),以出生后6-9个月(校正早产月龄)Bayley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落后和脑瘫(cerebral palsy,CP)为高危儿近期结局指标。前瞻性评价异常的V(?)jta姿势反射、运动里程碑、足抓握反射和FMs对脑瘫和发育迟滞的预测作用。 结果 86例全程随访高危儿中,6-9个月时,共有7例被诊断为脑瘫且表现出精神发育迟滞和精神运动发育迟滞,79例未被诊断为脑瘫的高危儿中,12例表现出精神发育迟滞和精神运动发育迟滞:5例一项迟滞另一项处于临界状态,2例一项迟滞另一项正常,8例精神发育正常,精神运动发育处于临界状态;52例婴儿未发现脑瘫或精神发育迟滞、精神运动发育异常。 精神和/或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临界状态的高危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与发育正常高危儿差别有显著性(P<0.05)。从婴儿出生到6-9个月,5项V(?)jta姿势反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