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15ELI钛合金厚板显微组织与损伤容限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BT20钛合金,其名义成分为Ti-6A1-2Zr-1Mo-1V,该合金国内牌号为TA15。TA15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并在飞机发动机和飞机结构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各国均采用降低合金间隙元素含量和β工艺(β热处理或β热变形)两种途经来获取高损伤容限钛合金,使合金在保持一定强度水平下,还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良好的抗疲劳裂纹扩展性能。 在本研究中,降低了合金中间隙元素O、C、N等含量,经过一火次β区加热轧制、一火次两相区上部温度加热轧制获得了片状组织的TA15ELI钛合金厚板,再经过两相区双重退火和β区退火调整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损伤容限性能。借以光学金相组织分析、扫描断口分析、裂纹扩展路径分析等研究手段和方法,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对损伤容限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TA15ELI钛合金厚板在上述加工条件下,两相区退火热处理,随着退火温度升高,α集束尺寸d和初始β晶粒尺寸D基本不变,β转变组织中α片厚度b有所增加;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下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断裂韧性升高。β相区退火(相变点以上10℃,980℃)较两相区退火,合金室温拉伸强度更高,但塑性显著下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更低,断裂韧性与两相区较高温度(相变点以下20℃,950℃)退火所获得的性能相当。β退火较两相区退火更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损伤容限性能。
其他文献
在推进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背景下,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覆盖率逐渐增加.传统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因仅考虑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上报信息,当信息漏报、错报时容错率较低.因此,
磁性纳米线阵列在新一代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制备出单晶镍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
随着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理论等相关学科纷纷取得长足进展,焊接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节拍不断加快,因此,对焊接加工环节本身的生产速度提出了更高的
本文应用Petri网技术对联锁软件测试现场的联锁设备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VC++编程完成需求模块的程序设计,实现模拟实际站场作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智能电网也成了电力系统的研究重点,智能电器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智能电网控制,稳定,安全等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储能云系统的安
本文采用高压密闭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对不同的涂料样品的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优化了仪器工作参数、反应体系及消解条件.采用硝酸消解样品,以5%HCl介质作为载流进行样品分析.
本文以Al2O3/Si3N4纳米复合陶瓷为研究对象,以工业化生产的纳米氧化铝和氮化硅粉为原料,采用热压烧结致密化工艺,通过对其晶界致密化过程及晶粒长大过程的机理分析以及强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