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具有半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丹尼尔·马丁》自出版以来饱受争议。这部小说篇幅冗长,内容庞杂,时空错乱,主人公穿梭往来于欧、亚、非三大洲,总是置身于不同文化的冲突之中。《丹尼尔·马丁》的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说的阅读难度,使得它成为福尔斯小说中少有人问津的一部作品。其实,福尔斯在《丹尼尔·马丁》的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激情,因而《丹尼尔·马丁》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他作品的一贯主题:自由。本文借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和叙事方法进行细致分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解读《丹尼尔·马丁》的“自由”主题。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正文部分又分为三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约翰·福尔斯创作情况,评述《丹尼尔·马丁》国内外研究状况,阐述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以及福尔斯本人的自由理念,为后面各章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一章从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个体的存在与自由的关系入手,分析孤独而神秘的个体、个体与他者的关系、个体存在与自由三个方面在小说的的体现。丹尼尔的存在注定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体现在他与外部世界、与他者的疏离。“他者即地狱”在主人公丹尼尔和女性人物的关系中得到具体体现。丹尼尔以占有女性身体的方式将对方客体化,从而保证了自身的主观性。萨特强调“存在先于物质”,其目的是要否认上帝的存在,强调对传统的颠覆。这些恰恰体现在男女主人公的信念和行为中。第二章关注人物的选择和自由的关系。存在主义强调“自由”来自于积极主动的选择,个体只有通过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丹尼尔起初的自我流放是对责任的逃避,是对自由的误解。当丹尼尔学会正确面对他者,勇于承担责任,他才真正获得了自由。而安东尼的绝望和自杀在存在主义视角下也有了全然不同的解读。“绝望”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它促使人们放弃幻想,采取行动,为获得人生真谛而努力。虽然死亡是对生命和所谓人生意义的抹杀,但是“自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对生命终结方式的积极自主的选择。第三章分析福尔斯对于小说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在《丹尼尔·马丁》中,小说主人公在叙述者和被叙述者之间频繁转换角色,表达了一种自我书写的愿望和努力。非线性叙事将不同时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解放了对叙述者的约束。开放式结尾为读者参与小说创作和阐释提供了可能性。福尔斯在叙事形式上的大胆实践契合并且强化了小说的自由主题。结论部分重申本文的自由主题。《丹尼尔·马丁》与福尔斯的其他作品一样,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思想已经成为这部小说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和萨特一样,福尔斯总是关心人的生存和自由,鼓励人们积极地做出选择,勇敢承担人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