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角下《丹尼尔·马丁》中的自由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65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具有半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丹尼尔·马丁》自出版以来饱受争议。这部小说篇幅冗长,内容庞杂,时空错乱,主人公穿梭往来于欧、亚、非三大洲,总是置身于不同文化的冲突之中。《丹尼尔·马丁》的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说的阅读难度,使得它成为福尔斯小说中少有人问津的一部作品。其实,福尔斯在《丹尼尔·马丁》的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激情,因而《丹尼尔·马丁》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他作品的一贯主题:自由。本文借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和叙事方法进行细致分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解读《丹尼尔·马丁》的“自由”主题。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正文部分又分为三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约翰·福尔斯创作情况,评述《丹尼尔·马丁》国内外研究状况,阐述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以及福尔斯本人的自由理念,为后面各章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一章从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个体的存在与自由的关系入手,分析孤独而神秘的个体、个体与他者的关系、个体存在与自由三个方面在小说的的体现。丹尼尔的存在注定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体现在他与外部世界、与他者的疏离。“他者即地狱”在主人公丹尼尔和女性人物的关系中得到具体体现。丹尼尔以占有女性身体的方式将对方客体化,从而保证了自身的主观性。萨特强调“存在先于物质”,其目的是要否认上帝的存在,强调对传统的颠覆。这些恰恰体现在男女主人公的信念和行为中。第二章关注人物的选择和自由的关系。存在主义强调“自由”来自于积极主动的选择,个体只有通过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丹尼尔起初的自我流放是对责任的逃避,是对自由的误解。当丹尼尔学会正确面对他者,勇于承担责任,他才真正获得了自由。而安东尼的绝望和自杀在存在主义视角下也有了全然不同的解读。“绝望”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它促使人们放弃幻想,采取行动,为获得人生真谛而努力。虽然死亡是对生命和所谓人生意义的抹杀,但是“自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对生命终结方式的积极自主的选择。第三章分析福尔斯对于小说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在《丹尼尔·马丁》中,小说主人公在叙述者和被叙述者之间频繁转换角色,表达了一种自我书写的愿望和努力。非线性叙事将不同时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解放了对叙述者的约束。开放式结尾为读者参与小说创作和阐释提供了可能性。福尔斯在叙事形式上的大胆实践契合并且强化了小说的自由主题。结论部分重申本文的自由主题。《丹尼尔·马丁》与福尔斯的其他作品一样,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思想已经成为这部小说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和萨特一样,福尔斯总是关心人的生存和自由,鼓励人们积极地做出选择,勇敢承担人生的责任。
其他文献
负责的、有效的文学翻译批评应该是客观的、辨证的和动态的。要达到这种目的就离不开读者的参与。现在对于翻译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的论述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涉及到读者反应的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亨利·詹姆斯著名的“国际主题”以及他如何在小说《淑女画像》中使用意象模式来体现该主题。全文共分五章。 首先,文章对作者亨利·詹姆斯进行了简要介
该文运用"体裁分析"理论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这一语篇类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独立体裁的地位早已得到公认,但由于其"既不属于论证、分析,又不同于
威廉·福克纳是世人公认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发表于1929年,是福克纳的第四部作品,该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创作天才.该作品中,福克纳在描绘曾一度辉
探讨制约顶管工程发展的技术难题、导致地面沉降的原因以及控制沉降的方法.以上海地铁某顶管工程为案例,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实践,研究大断面矩形顶管的沉降控制技术.该顶管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它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基本认知
以内心世界为中心,贝娄试图从主人公的理想和他所面对的现实的冲突中找到自我适应的方法.由于写作技巧不断积累发展,《赫尔佐格》被认为是贝娄的一部杰作.由于小说的结构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