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保护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保护一方面要求耕地数量稳定,更重要的是耕地质量的稳定,最终达到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耕地产能核算成果是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定量表征,其成果具有综合、宏观性和直观性等特征。耕地中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是基本农田,实施耕地保护实质上就是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不得非农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应该是耕地资源中的优质部分,具有土地质量好、区位条件好、水利设施完善,且集中连片等特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是一个系统的科学问题。前人在着重考虑耕地的质量状况、区位条件、水利设施以及有关的政策因素、行政因素的基础上,对确定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但目前理论上的探讨,难以满足全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的实际需要,尤其是综合地实现基本农田的保护原则:保优不保劣,保近不保远,保整不保零。本文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参考相关专家和学者提出的新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理念,认真分析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编制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基于耕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引入耕地连片性的概念及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耕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的新方法,建立一套较为完整、适用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体系。为促进我国基本农田保护事业和新一轮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运用耕地产能核算成果,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层次划分为理论保护面积、可实现保护面积和实际保护面积,为最终确定永修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2)引入耕地连片性的概念,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定量计算地块的集中连片程度,运用耕地产能核算成果,结合其他基本农田划定条件,为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提供空间计算分析工具并建立一套新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体系,能够将耕地产能与连片程度结合起来,综合规划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实现了“保整不保零”的原则。结果表明结合该方法的永修县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科学、合理且确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