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意义: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国家机构历次改革也多次将食品安全作为改革的重点内容。2018年3月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铺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撤销,与工商、质检、发改委和商务部的部分职责合并,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行综合监管的模式。在监管方式转变和“轻审批重监管”的政府职能转变下,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执法工作负担不断加重。食品安全日常执法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其执法人力配备的质量和数量是执法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杭州市于2014年3月整合市工商、市食药监、市食安办、市质监局的部分职责,正式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是第一个组建市场综合监管机构的地市之一,市场综合监管模式的实行走在全国前列。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经开区和临安区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中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配置的现状调查,比较实际配置情况与国家标准的差距,发现配置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工时测定法对样本区实际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需求进行了测算,发现人力实际需求缺口,从而为合理配置基层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数量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完善杭州市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人员配置提供参考,也为其它各区、县(市)市场监管机构组建过程中合理配置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提供借鉴。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的对象是杭州市经开区和临安区市场监管系统中监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相关环节的工作人员以及食品安全日常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包括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行政许可检查、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投诉举报处理、重大活动餐饮保障),研究资料来源于现场调研资料、信息系统资料、政策文件资料、文献资料。人员测算采用现场工时测定法和分析估工、专家咨询法获得的耗时资料。研究结果:(1)样本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数量16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54.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比例仅占3.6%,专业以管理学类、经济学类和其他专业为主,与食品监管相关专业(食品、公共卫生类)仅占4.2%,所有监管人员均为非专职食品安全监管。样本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配备数量达到了0.17人/千人口,已基本实现规划中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数量要求,但监管人才结构还远达不到2020年的目标,监管力量分散,监管重点难以把握,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成效。(2)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工时测算结果,得出食品安全各项执法工作标准工时和所需执法人员数。(3)通过总结各个步骤的计算过程和实际情况,得出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检查路途花费时间公式和食品安全执法人员需求测算通用计算公式。(4)根据工时和年工作量计算得到样本区实际所需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共129人(保留至整数),其中经开区41人,临安区88人,而两个区实际拥有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分别为20人和77人。(5)考虑到工作效率的提高、日常工作量的提升、相对人数量的增加、单次检查所需的执法人员数增加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执法人员需求的变化,人员配置假设方案中经开区和临安区最多需要食品安全执法人员77人和168人,而最少也分别需要35人和73人。对策建议:(1)科学制定执法人员配置规范,放权地区执法检查计划。上级领导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制定一套食品安全执法人员配置标准,并将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放权给地方,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自行计划,减少检查压力。(2)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及激励工作。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三个角度针对基层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学历过低、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强化基层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建议。(3)多样化编外执法人员结构。通过引进政府雇员、特岗人员和非职业化的检查员队伍等多样化的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结构,来弥补因编制不足导致的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短缺。(4)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监管力量。通过劳务外包的形式将部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外包出去,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执法的针对性。(5)加快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进程。从加快地方法规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网络监管社会共治体系建设、提高数据共享处理和分析能力等措施加快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