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晚泥盆世这一维管植物演化历史的重要时段,以湖北长阳栏杆岩上泥盆统剖面的植物化石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系统学及植物古地理学的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总结了中一晚泥盆世石松植物的分类及性状演化本文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中一晚泥盆世石松植物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对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资料做了整理。
2.建立了原始鳞木目植物一新属、种——叉叶湖北木(Hubeiia dicrofolliagen.et sp.nov.)Hubeiia建立并描述自栏杆岩剖面写经寺组(法门期),为一草本石松植物。
3.详细研究了石松植物相似长穗木cf.Longostachvs sp.
cf. Longostachys sp.描述自栏杆岩剖面黄家磴组(弗拉斯期),为一纤细石松植物。
4.建立了枝蕨纲植物一新属、种——轮生落雁木(Luoyanophytonverticillatum gen.et sp.nov.)Luoyanophyton建立并描述自栏杆岩剖面黄家磴组(弗拉斯期)。
5.对泥盆纪枝蕨纲进行了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作为真叶植物基部类群,一直是泥盆纪古植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首次针对枝蕨纲内部类群关系进行分支系统学分析。基于分支分析所获得的系统树,对枝蕨纲植物的末级分枝系统、生殖结构和解剖结构等性状的演化做了总结和讨论。
6.详细研究了似种子结构——武汉仙籽Sphinxiocarpon wuhanensis(Li,Hilton et Hemsley)Wang,Xue et Prestianni emend.
目前报道最早的似种子结构为发现于湖北武汉晚泥盆世弗拉斯期地层的Splton et Hemsley 1997是Sphinxia Reid et Cihandler 1933的一个晚出异物同名,是无效的,并合作为之建立了一个新名Sphinxiocarpon Wang,Xue et Prestianni,建立了新组合Sphinxiocarpon wuhanensis(Li,Hilton et hemsley)Wang,Xue etPrestianni。本文基于采自黄家磴组的新材料,对sPhinxiocarpon wuhanensis进行了补充研究,修订了属征和种征,并对其作了新的复原。
7.系统描述了栏杆岩剖面的多种维管植物,丰富了华南晚泥盆世的植物化石群组成栏杆岩剖面黄家磴组(弗拉斯期)共计发现11种维管植物(包括本文首次报道的7种):前裸子植物 Archaeopteris macilenta,石松植物 Leptophloeumrhombicum、Cyclostigma kiltorkense、Lepidodendrops&sp..cf.Longostachys sp.,似真蕨类植物 Luoyanophyton verticillatum、cf Metacladophyton sp.,分类位置不明的植物 Flabellofolium sp.1、Flabellofolium sp.2、Rhacopteris sp.和Sphinxiocarponwuhanensis。栏杆岩剖面写经寺组(法门期)共描述2种维管植物(均为本文首次报道):石松植物 Hubeiia dicrofollia和前裸子植物Archaeopteris sp。
8.基于聚类分析,建立了全球晚泥盆世弗拉斯期的植物古地理分区对美国、德国、捷克、华南等地中泥盆世吉维特期一晚泥盆世弗拉斯期的21个植物群点位、选择41属植物作为变量了进行聚类分析研究:
(1).“热带植物区”,包括劳亚大陆北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兴安、华南等地区,以繁盛乔木状石松类如Leptophloeum、Lepidodendropsis、缺乏草本石松类和前裸子植物(除全球广布的Archaeopteris外)为特点。
(2).“南劳亚大陆植物区”,即劳亚大陆南部,包括纽约和魁北克等地,以具丰富的前裸子植物和草本石松类为特点,乔木状石松比较少见。弗拉斯期的“南劳亚大陆植物区”和该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的植物群关系密切,表明“南劳亚大陆植物区”本身的继承性和演替性。
(3).“西伯利亚植物区”,以具前裸子植物并含大量的地方性分子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