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世界范围内离婚率的攀升,导致各个国家研究者对离异及离异家庭成员的变化及其影响的关注。在我国关于离婚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离异夫妻本身或离异带来的影响上,而对父母离异后子女经历的动态过程还没有照顾到,也因此未能对子女适应父母离异的中间机理做出有力解释。那么父母离异后子女是如何进行适应的?以及出现如此适应结果的中间又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还缺乏进一步的探讨。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主要是探索离异家庭子女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离婚率的攀升,导致各个国家研究者对离异及离异家庭成员的变化及其影响的关注。在中国关于离婚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离异夫妻本身或离异带来的影响上,而对父母离异后子女经历的动态过程还没有照顾到,也因此未能对子女适应父母离异的中间机理做出有力解释。那么父母离异后子女是如何进行适应的?以及出现如此适应结果的中间又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还缺乏进一步的探讨。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主要是探索离异家庭子女适应行为的作用机理及结果。
本文基于个人生命体验建构的视角,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探寻早年离异家庭子女成长轨迹及其心路历程。并基于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采取自下而上的编码技术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探索并归纳还原早年离异家庭子女适应父母离异的途径及机理。
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与他人及环境的交互过程也是建立自我的过程。首先,离异家庭子女通过与在位和不在位父母之间的良好沟通与相处、与离异家庭子女群体的抱团取暖以及与家庭外部支持网络的情感分享的过程,找到了群体相似性,获得群体中的归属感,并因此达到关系适应;其次,离异家庭子女通过对父母离异的认知重构以及对自我能力的重新评估找到个体独特性,在对自我有更清楚的认知和理解的同时,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特殊的存在,并因此接纳了彼此的差异以及过去经历。这个过程帮助个体获得了自我认同感,并达到了心理适应;最后,离异家庭子女通过家庭环境的整合以及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找到环境稳定性,获得生活中的安全感,并因此达到环境适应。
本研究的完成,确定了早年离异家庭子女适应父母离异的路径及机理,获得了离异家庭子女适应性问题的相关信息,这对了解离异家庭子女群体有明显的理论指导作用,此外还为有效的干预和训练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贫困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美好理想。在所有致贫因素中,“因病致贫、返贫”是排在第一位的。2013年、2015年、2017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分别为42.4%、44.1%和42%,相比其他因素,家庭成员患病尤其是慢病、大病和重病,更容易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人力资本状况,从而增加患病贫困家庭经济不
自20世纪80年代起,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了三十余年,当时这项基本国策的提出有效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增长压力,提高了社会人口质量,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人口快速增长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独生子女人数近1.8亿,因这些独生子女所形成的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正在面临或是即将面临空前严重的养老困境。独生子女家庭多以核心家庭模式呈现,其父母的空巢时间
职业流动是社会群体在社会变迁中获取社会资源,进而感知并定位自身社会阶层地位处于何种层级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结构分层与流动的研究领域中,学者们亦将其与阶层认同偏差现象联系紧密。本文的核心研究对象——“阶层认同偏差”,时下学者们主流的观点多以“趋中论”和“下偏论”独占鳌头,且针对此现象的产生与影响机制做出解释,形成了诸如“结构决定论”、“相对剥夺论”和“认同碎片论”等的理论阐述。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口,且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突出。庞大的老年人群亟需相应的社会照料资源。自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号召被中央政府提出以后,重庆市成为了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城市之一。重庆市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工作方面进行了先验的探索。虽然我们在意识形态上一直强调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现实操作中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难题。 医养结合的内涵
随着社会转型发展进程加快,社会竞争逐渐加剧,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社会焦虑感加速蔓延,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背景,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等因素,人们对于父辈的养老压力形成了较大的社会焦虑感。如不加以重视,并加以控制和引导,可能导致民众陷入生存风险和社会危机,最终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均提出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
外来媳作为人口迁移的特殊群体,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关注农村外来媳这一特殊群体。农村外来媳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交通、通讯等科技设施发达的客观条件支持下,促使通婚圈不断扩大而形成的一类群体,这类群体在传统“从夫居”的影响下发生省内、省际迁移,迫切需要融入到新的家庭与社区环境中,构建新的社会关系。而其“外来人”的身份给她们的融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社会关系是社会生活
在人口数量红利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激发新形式的人口红利应当成为新时代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性别红利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并认为其正在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以育有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流动女性为研究对象,将该群体的就业看作激发性别红利的载体之一。婴幼儿照料和就业作为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反映出女性既承担着社会再生产者的角色,也承担着物质再生产者的角色。改革开放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养老方式多样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逐渐增强,如何在不同的养老方式下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是亟待解决的关键。 本文研究养老方式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根据问卷选取两个精神健康指标作为因变量,通过对比确保模型研究的有效性。关键自变量的选取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四个层面将老年人养老方式进行细分,即通过居住地点、日常照料、经济支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急需转变,以适用时代的需要。计算机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特别是人口学的深度融合将极大促进学科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大数据计算时代的进一步深入到来,社会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从“计量范式”过渡到“计算范式”的学术过渡仅仅只是一个短暂而长期的一个时间性学术问题,计算社会科学正在获得蓬勃发展。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全国代表性数据,使用机器学习领域运用
改革开放40多年,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变革,中国社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与此同时人口红利的消退也造成了人们对于青年人才引进的紧迫需求,人才的核心作用又一次拉上历史的巅峰,随之而来“抢人大战”已经成为了城市竞争的新趋势。2017年以来各大中小型城市陆续出台了多种形式的人才优惠政策,导致城市间的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全面提升人才吸引力水平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