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古代医籍中全面而系统地记载古代医疗经验及理论知识的经典著作,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但因为缺乏考古材料,且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黄帝内经》文本已非本来面貌,导致《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千百年来争执不休。《黄帝内经》里有大量模糊甚至相互矛盾的内容,导致后来的中医学者各执己见,随之学派林立,中医因此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固的范式。《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以及作者信息的澄清,将为推动中医范式的建立提供基本条件。古今学者从多角度、多学科推测《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主体应该成书于西汉早期,再接下来几乎没有什么突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通过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背景及其思想的介绍与分析,我们认为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来研究《黄帝内经》成书年代问题具有可行性,可以突破以往基于文献考据考证的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本文以“上医医国”的思想理念为线索,以“奇恒之腑”为突破点,逐步分析出《黄帝内经》中暗含的政治隐喻及背景,从而得出《黄帝内经》并不是由某个普通人出于单纯的医学爱好写成的,而是有复杂的官方背景和政治考量,其目的之一是想通过医学理论与治国思想的一致性来为这个国家提出一整套治国方案,而这个人就是汉景帝之子、废太子刘荣。同时,通过对“奇恒之腑”、“从容”、“心为君主之官”等的政治解读,《黄帝内经》中很多矛盾之处都得到梳理和解释,对医学史上一些长期的临床争论也给予了澄清。通过揭示同时期的《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的内容、思想以及与《黄帝内经》的关系,论文展示了《黄帝内经》所处的复杂的文化环境,并通过与文化环境紧密关联的政治环境的分析,再次从整体上再现了《黄帝内经》复杂的写作背景。正是这种复杂的环境,造成了《黄帝内经》中隐匿的写作手法以及某些篇目晦涩难懂的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