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颈淋巴清扫在头面部鳞癌的外科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传统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技术的应用使头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幅提高,但传统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后不可避免会导致颈部严重畸形、颈肩综合症、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上世纪60年代后期,学者们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颈淋巴清扫术作了不同程度的改良,最为常见的是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以下简称常规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主要应用于临床淋巴结阴性或临床淋巴结可及但直径<3cm且活动良好者,该技术大大降低了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后的并发症,但仍遗留耳周、颈部、上胸部皮肤麻木,术后面下部水肿时间较长,双侧面颈部不对称等不良症状。随着肿瘤治疗效果的日益提高,患者对生存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在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基础上,进一步保留锁骨上神经、颈外静脉、耳大神经、肩胛舌骨肌及(或)颈横神经等的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技术,旨在探讨该技术是否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又不影响肿瘤治疗的彻底性。 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的52例头面部鳞癌(T1~3N0~1M0)患者(其中舌癌22例,颊黏膜癌5例,口底癌1例,硬腭癌9例,牙龈癌8例,唇癌1例,口咽癌2例)在原发灶根治同时施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其中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术26例,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锁骨上神经、颈外静脉、耳大神经、肩脚舌骨肌及部分颈横神经;常规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26例,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 患者入组规则:整个研究计划启动前,由课题组设计外观一致的52张卡片,其中26张印有“多功能”字样,26张印有“常规”字样,52张卡片放入箱内,每位患者手术前由手术医师盲摸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字样决定颈淋巴清扫方式。 术中记录颈淋巴清扫手术所花费时间;术后3月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外静脉踪迹;术后3月用无菌针头测试双侧耳周、颈部及锁骨上区皮肤感觉状况;每位患者手术后每3月复查一次,发现颈部可疑复发淋巴结即作手术活检,病理证实后定为颈部复发。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率、术区皮肤感觉保存情况、手术时间等。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率38.46%(20/52)。其中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术组30.77%(8/26);常规功能性组46.巧%(12/2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随访15一36月,保留多功能组织组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复发率3.85%;常规功能性组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复发率7.69%,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复查,术区皮肤感觉恢复或部分恢复的,保留多功能组织组16例,其中以锁骨上区皮肤感觉保存最为理想,常规功能性组为O,有统计学差异(p<0.01)。平均手术时间常规功能性颈淋巴清扫组62min,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术组86min。26例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术组患者术后均可见颈外静脉呈充盈状且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显示患侧颈外静脉通畅良好;26例常规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组患侧颈部无论外观还是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均未能检测到颈外静脉踪迹。 结论 1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不会增加头面部鳞癌(Tl3N。一IM。)患者颈部淋巴结复发率。 2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可保存部分术区及术区周边皮肤感觉功能。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使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延长幅度有限。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可使手术后面下部组织水肿减轻,缩短创口愈综上所述,保留多功能组织颈淋巴清扫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