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多种脏腑气血的不调都可能引起咳嗽。由于咳嗽是一种生理反射,又与多种疾病有内在的相关性,所以咳嗽一直是一个不可轻视且难治的病症。咳嗽有内伤外感之分,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是六淫之邪的侵袭,导致肺气上逆而咳。本研究以探讨新加坡区域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咳嗽在热带气候中的中医病机转化特点和辨证治疗规律为目的,首先回顾了古代中医对外感咳嗽的主要认识,总结了近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辨治咳嗽的研究现状,综观新加坡区域咳嗽的诊治现状,对咳嗽辨治的发展历史及整体研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症状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制订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调查表,以此确定病例纳入标准和病例排除标准。对收集确诊的门诊外感咳嗽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填写外感咳嗽中医证候调查表,并对病程超过5天的风燥咳嗽证候患者同时进行一次回顾性调查,调查其发病前三天的症状特征、治疗经过和饮食特征。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统计并分析相关内容。同时,将使用同一研究方法,于2005-2006年收集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本研究的100例资料共同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探讨新加坡区域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候特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外感咳嗽证候按发生频率大小依次为:风燥咳嗽(46%)、风热咳嗽(36%)、湿热咳嗽(11%)和风寒咳嗽(7%)。通过对外感咳嗽症状的总结分析表明,风燥咳嗽的特点是以痒咳为主要症状的无痰或少痰的中度咳嗽;咳嗽夜间加重、病程较长,脉浮数较少。部分风燥咳嗽患者初期表现为外感风热证候,服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为风热表证消失,而转化为干咳不止、咽痒、鼻咽干燥的风燥咳嗽(P<0.01)。部分风燥咳嗽患者在感受温燥之邪,服用寒凉之品后,出现遇冷风、进冷饮后,咽痒呛咳不止、夜咳甚的现象(P<0.05);风热咳嗽的特点,多表现为有痰有痒的中度咳嗽、白天咳重、咳嗽的伴随症状多、痰黄质粘不易咳出,汗出一症少见;湿热咳嗽的特点为痰咳的中度咳嗽,白天咳重,湿重于热之症状明显;风寒咳嗽特点为有痰有痒的轻度咳嗽,白天咳重,病程较短,无明显伴随症状,痰白质稀,全身不适和表症较轻。通过对外感咳嗽证候病机分析表明,新加坡外感咳嗽四个证候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风燥咳嗽的发病率最高,除了与生活和饮食习惯相关之外,又与常年“夏月发泄”的气候特点有关,导致机体容易伤阴化燥,从而形成内燥体质,易召感外燥而发病,其症状特点还与过用抗生素苦寒伤津化燥及寒凉之品相关。风热咳嗽发病率高,阳热之象明显,也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靠近赤道,日照强度大关系密切,过食辛辣煎炸饮食助火生热,生活紧张,五志化火,往往成为诱发因素。湿热咳嗽发病率较低,其湿重于热的症状特点,与新加坡临近赤道、四面环海,气候炎热潮湿,人们嗜食辛辣煎炸、好饮咖啡、喜饮冰水、恣食瓜果的饮食习惯有关。风寒咳嗽发病率最低、症状轻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得天独厚的温暖海洋性气候,人们感受风寒的机会少,且感受风寒之邪轻浅。由此可见,中医理论重视天人相应,治疗疾病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