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建构研究——以厦门大学访客中心地下空间设计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城市和教育的发展,大学校园内人口密度逐渐加大,出现校园内部基础设施无法有效承载校园人员使用的现象。一些较早建立的国内大学较为典型,校区已无可扩教育建设用地,高密度正逐渐成为一些大学院校面临的问题,高密度大学校园的形成给校园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如安全威胁、交通拥堵、空气和噪音污染,极大破坏了校园应有的宁静和人文氛围。对于大学校园的密度缓解上,有效的方法是新建、搬迁新校区或立体开发原有校园空间,其中利用地下空间就是一种方法,然而如何提升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解决校园困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本文以厦门大学访客中心地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将相关的高密度理论、地下空间理论与建构理论联系起来,总结出一些高密度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建构的要点;并通过国内外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建构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归纳出一些可借鉴的设计方法;进而总结出一套对高密度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建构的原则和策略,有望对校园发展提出一些有效的借鉴内容。  论文从四个部分进行展开: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然后相关的基本概念、研究动态和理论基础研究,最后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通过案例的实地调研和资料采集,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国内外一些大学校园地下空间的建构过程,归纳出两大原则和四个主要的建构要点。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高密度现状为研究内容,为第四部分的实践研究做背景铺垫。  第四部分为第五、六章,为论文的核心内容。第五章是厦门大学访客中心地下空间建构研究,根据前文提出的两个原则和四个设计要点进行解析该方案研究过程,相应地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改造设计方案。第六章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中国建筑粗放式建造的快速扩张造成整体环境恶化,木建筑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建筑类型,在节能、固碳方面具备非常大的优势。近年来,对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已成为社会的关注
可持续城市空间规划控制研究是近年来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但相关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理念和策略探讨的层面,难以指导具体的规划实践,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城市空间规
在房间内利用空调设备来改善室内环境时需要保持室内的封闭状态,此种情况下由于室内空气得不到有效的置换,导致室内的空气品质下降。基于目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用自然
宋元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建筑文化发达,通过海外交通路线及佛教等媒介,向东亚相关国家传播辐射,推动及影响了日本中世与朝鲜高丽时代建筑的发展,体现了东亚建筑文化圈的整体特
历史街区的保护作为维持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成为地方文化产业推进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但在实际的历史街区保护规
学位
都市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城市——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共同作用的体现。构建以大都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推进空间与经济的整合,形成紧密型一
中国大城市的工业发展近20年来都在从中心城区走向郊外相对集中发展,针对中部地区大城市内聚型城市区域化背景以及部分大城市簇群式空间发展的特征,本研究以构建适宜于簇群式城
全球化在带给我们无数机遇与经济利益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正在削弱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随着对于传统需求意识的觉醒,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彰显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拥
随着人们对建筑生态性和地域性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寒地建筑设计开始关注对极端气候条件的主动适应、对建筑功能深层次的挖掘以及对社会文脉的原生契合。由于重视度不够、对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