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在我国,目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深入研究老年 ICVD 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迫切。近年来,治疗性血管生成概念的引入,为 ICVD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青年动物多被应用于ICVD 的实验研究,忽视了增龄因素在人类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致使实验结果与临床研究差距较大。中医药治疗ICVD的临床疗效明确,近年来有关学者针对ICVD治疗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有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生成报道较少,尤其关于老年患者脑损伤后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课题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动态观察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HIF-1α、Tie-2的蛋白及Tie-2mRNA表达的变化,从这些因子的表达来探讨它们对脑微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研究脑脉通促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机制。
目的
1 从老龄大鼠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来阐释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
2 通过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探讨老年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3 进一步深入揭示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血管生成促进的作用机制。
4 从脑脉通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探讨脑脉通对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比较青年和老龄大鼠脑 I3h、I/R1d、3d、6d、12d低氧诱导因子HIF-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Tie-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2)的蛋白与Tie-2mRNA表达变化,并从这些变化等方面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生成影响。
结果
1 老龄大鼠脑I/R HIF-1α蛋白表达时程变化及脑脉通对其表达的影响
与青年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假手术组及老龄模型组I3h、I/R1d、I/R3d、I/R12d表达均低于青年组(P<0.05,P<0.01),老龄组表达峰值出现在 I 3h,I/R 1d~12d呈逐渐降低趋势;与老龄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 I3h、I/R 6d、12d表达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P<0.01)。
2 老龄大鼠脑I/R Tie-2蛋白表达时程变化及脑脉通对其表达的影响
与青年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假手术组及老龄模型组I3h、I/R3d、I/R6d、I/R12d表达均降低(P<0.05,P<0.01),老龄组表达峰值出现在 I/R 1d,I/R 3d~12d呈逐渐降低趋势;与老龄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老龄模型组(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 I3h、I/R1d、I/R6d、I/R12d大鼠Tie-2表达高于尼莫地平组(P<0.01)。
3 老龄大鼠脑I/R Tie-2mRNA表达时程变化及脑脉通对其表达的影响
与青年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模型组各时间点 Tie-2mRNA 表达均降低(P<0.05,P<0.01),老龄组表达峰值出现在 I/R 3d,I/R 6d~12d 呈逐渐降低趋势;与老龄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 I3h、I/R1d、I/R6d、I/R12d表达均增高(P<0.01)。
结论
1本实验发现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微血管生成能力减弱,这可能与HIF-1α、Tie-2 的蛋白及 Tie-2mRNA 表达减少有关。这可能也是老年 ICVD 病情较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2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促微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HIF-1α、Tie-2蛋白表达及上调其Tie-2mRNA表达水平有关。
3 脑脉通通过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生成促进作用,发挥脑缺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