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藠头是湘阴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但藠头产品过于单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种植和加工技术研究不足,国际贸易中潜在的技术壁垒等因素直接制约着整个藠头产业的发展。如何引领湘阴县藠头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索和探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湘阴县藠头资源特点、产业优势与差距的基础上,依据湘阴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了湘阴县藠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湘阴县藠头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导向原则、产业化开发原则、企业运作原则、科技先导原则、绿色集约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详细论述了湘阴县藠头产业化建设内容,包括藠头基地和生产体系、标准体系、质量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质量信息发布和质量追溯体系、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体系、组织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提出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创办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大力推广藠头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藠头优良品种(白鸡腿),开发种苗和土壤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藠-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实现规范化加工和标准化质量检测,并制定藠头种植、原料收购、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和工作规范,确定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将藠头产前、产中、产后融为新的产业系统,旨在更好的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规划研究了湘阴县藠头产业化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利益机制、引导机制、风险机制、约束协调机制等。规划到2015年,投资2.5亿元,建立藠头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亩产藠头1850kg,生产原料藠头18.5万吨,为农民提供种植收入3.7亿元,加工成品藠头7.4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4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培养龙头企业15家,产品认证率和标准覆盖率达100%,建立藠头田间档案300份,培训农民4.4万人次,安排就业人员30000人。本文估算了藠头产业化的投资与效益,到2015年,产业化经营组织增加,龙头企业壮大,服务组织成长,利益机制完善,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能力增强,促进财政增长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藠头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