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增多、器官移植手术普及以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艾滋病的流行,分枝杆菌感染与日俱增。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往往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传统的检查方法包括分枝杆菌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但是由于目前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敏感性较低、耗时长、特异性较差,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PCR技术能够快速、特异、敏感地进行分子诊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分枝杆菌检测,然而PCR技术在此领域应用也有待改进。近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即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它采用独特的引物设计实现等温条件下的核酸快速扩增。与传统PCR技术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并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随着结核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以及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呈高度耐药,根据分枝杆菌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传统药敏试验(绝对浓度法和比例法)操作繁杂、费时较长且稳定性差,很难满足临床需要。而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分枝杆菌药敏试验通过标准》(CLSI M24-A)采用标准化的液基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准确性高及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筛选有效的新型抗菌药物。海鱼分枝杆菌是一种见光产色的慢生型分枝杆菌,存在于淡水或咸水中,可导致多种鱼类患病。人类在接触了养鱼池、在污染的水中捕鱼或游泳时易被感染,因此常被描述为游泳池肉芽肿或养鱼池肉芽肿。虽然海鱼分枝杆菌感染常有文献报道,但是关于对其爆发感染的研究甚少。本研究:①根据CLSI M24-A标准,在我们实验室建立起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慢生型NTM和快生型NTM的液基微量稀释法,与国际标准水平接轨;并进一步采用该方法对我所近年来皮肤标本中分离出的结核菌和NTMI临床株进行药敏分析;同时评价常见分枝杆菌对氨苯砜和氯法齐明的体外实验敏感性。②建立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LAMP方法,初步探讨其在皮肤结核组织标本中的应用价值。③对江苏海安某渔厂进行调查研究海鱼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小爆发状况,并给予感染患者含克拉霉素的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本研究论文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液基微量稀释法体外测定常见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目的评价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的M24-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左氧氟沙星(LOFX)、阿米卡星(AMK)、多西环素(DCC)、克拉霉素(CTM)、磺胺甲基异噁唑(SMZ)、氨苯砜(DDS)和氯法齐明(CLO)等药物的敏感性,其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果与传统绝对浓度法进行比较。同时测定常见分枝杆菌标准株对氨苯砜和氯法齐明的体外敏感性。结果8株临床结核分枝杆菌中,除1株菌对SM耐药外,各株菌对INH、RFP、EMB、SM、LOFX五种药物均敏感。3株源于临床的海鱼分枝杆菌中,除1株菌对DCC耐药外,各株菌对RFP、AMK、DCC、CTM、SMZ五种药物均敏感。1株临床性胞内分枝杆菌对CTM敏感。3株临床性瘰疠分枝杆菌都对DCC耐药,其中除1株菌同时对RFP和EMB耐药外,各株菌对INH、RFP、EMB、SM、AMK、CTM、SMZ七种药物均敏感。3株临床性脓肿分枝杆菌中,除了1株菌同时对CTM和CLO敏感外,各株菌对LOFX、AMK、DCC、CTM、SMZ、DDS、CLO七种药物均表现为中间耐药或耐药。常见分枝杆菌标准株均对DDS耐药,结核、海鱼和堪萨斯分枝杆菌标准株对CLO敏感。结论不同分枝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可以参考体外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氯法齐明是一种治疗结核、海鱼和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有潜力的药物。第二章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gyrB基因序列设计三对特征性引物,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65℃等温扩增,1h后分析结果。确定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初步探讨其在皮肤结核组织标本中的应用。结果采用LAMP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度与PCR相当;与其他分枝杆菌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5例培养阳性临床标本中,LAMP和PCR方法敏感度均为2/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不仅快速、特异、敏感,而且简便价廉,适于在基层实验室使用。第三章江苏某渔厂海鱼分枝杆菌感染爆发的调查研究背景海鱼分枝杆菌是一种非结核光产色慢生型分枝杆菌,可导致人类皮肤感染。虽然海鱼分枝杆菌感染常有文献报道,但是关于其爆发感染的研究甚少。2008年11月我们在本院诊治了一例来自江苏海安市某渔厂的海鱼分枝杆菌皮肤感染患者,问诊得知该患者所在渔厂还有多例可疑类似患者。方法我们前往该渔厂进行现场调查,对疑似病例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胸片、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PPD试验、溃疡分泌物涂片抗酸染色、真菌培养、分枝杆菌培养及分子鉴定。综合病史、既往治疗情况、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对患者进行初步或最终诊断。然后给予患者克拉霉素单一治疗或联合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调查发现,海鱼分枝杆菌感染病例18例,男13例,女5例,病程2-55月。66.7%(12/18)的患者有明确的被鱼刺伤或咬伤史。所有患者均为肢端皮肤损害,其中2例表现为孢子丝菌病样分布。受检的13例患者中,仅7例组织学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分泌物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为4/9。PPD试验阳性率为10/18。组织块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3/8,培养物经鉴定为海鱼分枝杆菌。含克拉霉素的治疗方案治愈率为72.2%(13/18)。治疗过程中有4例出现治疗抵抗,均发生于曾经接受过局部皮质激素封闭治疗者。而未接受过局部封闭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治疗抵抗。结论在临床诊治实践中,皮肤海鱼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较为困难,需要综合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病原学检查以及治疗反应来综合判断。其中尤以病史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如经常接触鱼类或可能的疫水。含克拉霉素的治疗方案能使大多数局限于皮肤感染的患者成功治愈。皮损局部皮质激素封闭可能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通过戴防水手套等防止劳动时外伤,可以预防海鱼分枝杆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