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化生命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生命的起起落落。了解这许许多多的体验是现代基础教育变革的基点,也是理解教师内疚情绪的逻辑生长点。然而,在他们丰富的心灵中,职业内疚体验究竟是什么?职业内疚体验的内容是什么?职业内疚体验的本质是什么?因此,透过对内疚体验的现象学研究,我们以深度描述小学教师职业内疚体验的整体面貌,并将其作为切入点来展开研究,以丰富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凝练教育智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勾勒小学教师职业内疚体验的结构图示,以便理性地审视其对教育的影响与结果。本研究主要采用对话式访谈、观察和实物收集搜集资料,我们收集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内疚体验故事,这些故事是以原初的深度描述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追溯辞源、主题分析,寻找小学教师关于人类职业内疚的结构与特质。研究发现,职业内疚的结构有以下一些:表现为自责,比如:生气的自责、恼怒后的自责、机械管理带来的自责、冤枉后的自责、对偏见的责备、粗心后的鄙视、良心的谴责;表现为追悔,比如:对错误的悔悟、无意伤害学生的后悔、心存侥幸的后悔、错怪的后悔、错发脾气的惭愧;表现为羞愧,比如:反思后的羞愧、无能的羞愧;表现为负罪,比如:着急的憋屈、排斥后的忧愁、“心疼”、责任感缺场的内疚、怒气后的心酸、怂恿学生作弊的内疚;表现为不安,比如:对受伤学生的怜悯、私事公办的内疚、冲动后的不安;现象学研究是对本质的研究——通过翔实的现象学分析,职业内疚的特质有这样一些特点——弥散性、次序性、道德性、内在性和智慧性。最后,通过教育学意义的探寻,探索适切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器”;呼唤教师智慧地表达爱;催生人本情怀;促进教师求真求善;提高教师的道德自律意识;推动师生关系的改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职业内疚折射出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职业内疚表现为一种生活化的感受;职业内疚表现为道德的感化;职业内疚蕴含着智慧的要素。本研究提出的建议:积极调适内疚情绪的强度和类型;学会理性看待学生;砥砺“将心比心”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