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明活血化瘀方药调控骨髓干细胞在梗死区分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清洁级( 200±10)gWistar大鼠 140只,雌雄各半,采用文献公认的方法建立大鼠 AMI模型,术后 24h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又根据术后 1d、7d、14d分为 3个亚组,即:模型组(模型组 1d、模型组 7d、模型组 14d);中药组(中药组 1d、中药组 7d、中药组 14d);西药组(西药组 1d、西药组 7d、西药组 14d);中西药组(中西药组 1d、中西药组 7d、中西药组 14d);分组后立即给药,西药组皮下注射 G-CSF 50u 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50u g.kg-1.d-1;中药组腹腔注射血塞通注射液 150mg.kg-1.d-1;中西药组皮下注射 G-CSF50 u g.kg-1.d-1和腹腔注射血塞通注射液 150mg.kg-1.d-1,其中 G-CSF每天一次,连用 7天,血塞通注射液每天一次,直到处死大鼠前停止,在实验结束时每亚组保证有7 只存活大鼠供实验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AMI 边缘区 C-kit 十细胞和 Ki-67 十细胞数、AMI边缘区 VEGF及 bFGF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 
  ①AMI 边缘区 C-kit 十细胞数的影响:C-kit 十细胞的阳性染色于镜下呈黄褐色,主要表达于 AMI 边缘区,梗死区表达强度较低。假手术组未见 C-kit 十细胞表达, 24h 后各组在 AMI 边缘区可偶见 C-kit 十细胞表达,但不明显。7d 后中西药组 C-kit 十细胞数较多,西医组相对较少,模型组可偶见 C-kit 十细胞出现;14天时各组较同组 7d时明显减少,可能由于细胞分化,其表面 C-kit抗原减弱所致。 
  ②AMI边缘区 Ki-67+细胞数的影响:假手术组未见 Ki-67 十细胞, 24h后各组在 AMI边缘区偶见 Ki-67 十细胞,但不明显。7d后中西药组 Ki-67 十细胞最多,西医组较少,模型组偶见 Ki-67 十细胞出现;14d时各组 Ki-67 十细胞数较同组 7d明显减少。 
  ③AMI 边缘区 VEGF、bFGF 蛋白表达的影响: VEGF、bFGF 的阳性染色镜下多见 AMI边缘区,梗死区表达强度不显著。假手术组可见少量弱阳性表达,呈不规则黄褐色点状物;模型组明显多于假手术组,中西药组可见大量阳性表达。但 VEGF、bFGF 与 C-kit 十细胞染色结果并不完全平行,显示干细胞归巢分化机制的复杂性。 
  结论: 
  1、活血化瘀方药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是可行的; 
  2、中西药联用较单用中药、西药动员骨髓干细胞效果更明显; 
  3、活血化瘀方药能改善心肌血供和心肌微环境、为归巢干细胞存活、增殖、分化提供有利的特殊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