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儿童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探讨 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32例CRE感染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年龄组、同性别、同期(1年内)住院的6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Enterobacteriaceae,CSE)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性别、年龄、诊断、入出院时间、入住 ICU时间、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分离出 CRE前的的住院天数、入住 ICU时间、接受侵袭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离出 CRE后的治疗情况及转归;细菌药敏资料等数据,进行1:2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判断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当年的判断标准。资料经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对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特征: (1)一般资料:确诊为CRE感染的患儿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男:女=2.56:1;年龄0.5小时~15岁,中位年龄6.5月,其中新生儿8例(25.0%),28天-1岁12例(37.5%),1-3岁3例(9.4%),3-5岁2例(6.3%),5-16岁7例(21.8%),≤1岁患儿共有20例,占62.5%;中位住院时间34天。确诊为CSE感染的患儿共64例,中位住院时间14天。 (2)临床资料:32例 CRE感染患儿中11例(34.3%)来自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8例(25.0%)来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5例(15.6%)来自肾脏内科,各有2例(6.3%)来自消化科和神经内科,余4例(12.5%)分别来自呼吸科、血液科、康复科、神经外科。医院获得性感染19例(59.4%),社区获得性感染13例(40.6%)。诊断重症肺炎16例(50.0%)(2例合并脓毒症)、败血症10例(31.3%),尿路感染5例(15.6%),化脓性腹膜炎合并脓毒症1例(3.1%)。23例(71.9%)接受侵入性操作,23例(71.9%)入住ICU,19例(59.4%)接受气管插管,18例(56.3%)接受机械通气;8例(25.0%)接受过外科手术。17例(53.1%)有基础疾病,早产、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畸形最多见,各4例,分别占12.5%,5例同时患有≥2种基础疾病。检出CRE前18例(56.3%)使用过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12例(37.5%)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8例(25.0%)使用过三代头孢菌素,4例(12.5%)使用过万古霉素。64例 CSE感染患儿中医院获得性感染20例(31.2%),社区获得性感染44例(68.8%),22例(34.4%)有基础疾病,20例(31.3%)曾入住ICU,3例(4.7%)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检出CSE前使用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三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者分别为12例、7例、12例、1例。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CRE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要明显长于CSE感染,体温大于38℃及医院获得感染者更多,且预后更差(P<0.05)。长时间住院、检出前使用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入住ICU、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与CRE感染相关(P<0.05)。 (3)治疗与预后:CRE感染患儿中10例(31.3%)治愈,7例(21.8%)好转,8例(25.0%)未愈自动出院,7例(21.8%)死亡。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死亡率最高(28.6%),肺炎患儿的死亡例数最多,尿路感染患儿均为治愈或好转。联合治疗的治愈或好转率(83.3%)高于单药治疗(46.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儿经单药治疗——分别经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或呋喃妥因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经氟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例经氨基糖苷类联合磷霉素治疗后治愈,1例经三代头孢菌素联合青霉素治疗后治愈,1例经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联合磷霉素治疗后治愈。 2.病原菌分布: 从32例患儿中共分离到36株CRE(包括自同一患儿不同部位检出的菌株),共检出阴沟肠杆菌15株(41.7%),肺炎克雷伯菌7株(19.4%),大肠埃希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各5株(13.9%),粘质沙雷菌3株(8.3%),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株(2.8%)。15株(41.7%)分离自呼吸道,10株(27.8%)分离自血液,5株(13.9%)分离自中段尿,4株(11.1%)分离自胸腹水,2株(5.6%)分离自脓液。 3.耐药性分析: 36株CRE的多重耐药率达97.2%,无泛耐药菌株检出。对一到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超过80%;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70%;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9.4%和11.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除阴沟肠杆菌和粘质沙雷菌外,其余菌株均对阿米卡星敏感,总耐药率仅5.6%。未检出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 结论: 1. CRE感染好发于1岁以下儿童,以医院获得性为主,主要导致重症肺炎和败血症,检出前大多曾入住ICU,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死亡率达21.8%。 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住院、检出前使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住ICU、接受侵袭性操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及尿管、深静脉置管)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与CRE感染显相关。 3. CRE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分散于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多个种属,以阴沟肠杆菌最多见。 4. CRE菌株的多重耐药率高,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甚少,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及替加环素高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