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困扰肉牛健康养殖的主要营养代谢性疾病,降低SARA发病风险对维持育肥牛瘤胃正常功能和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目的是如何通过营养调控的方法降低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SARA发病率,生产优质牛肉,提高养殖效益的问题。筛选某肉牛养殖场育肥后期(18月龄)荷斯坦阉牛15头,随机分为SARA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组各5头。试验期为120 d,分别在试验期的第30 d、60 d、90 d、120d称重,并计算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采集瘤胃液并检测乳酸(LA)、短链脂肪酸(SCFA)、脂多糖(LPS)含量和酸碱度(pH);采集血液并检测氢离子(H+)、碳酸氢根离子(HCO3-)、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验期(120 d)结束后,采瘤胃上皮组织样做HE染色,对肉牛蹄部进行蹄叶炎评分。试验结果如下:(1)SARA发病情况及临床检查:随试验期延长,各组荷斯坦阉牛瘤胃液pH值极显著降低(P<0.01),在第120 d时SARA组低于试验组2(P<0.01)和试验组1(P<0.05),同期试验组2发病率(40%)低于SARA组(100%)和试验组1(60%);SARA组和试验组1荷斯坦阉牛反刍频率在试验期前后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2显著降低(P<0.05),在第90 d时试验组2高于SARA组(P<0.01),在第120 d时试验组2高于SARA组和试验组1(P<0.01);SARA组蹄叶炎等级评分达到M4,高于试验组1(M3)和试验组2(M2)。(2)瘤胃发酵代谢及上皮损伤:随试验期延长,各组荷斯坦阉牛瘤胃液LA、SCFA、LPS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且试验组2 LA和LPS含量始终低于SARA组(P<0.01),SCFA含量在第60 d和90 d时极显著高于SARA组(P<0.01)。试验期末,SARA组瘤胃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试验组1瘤胃上皮组织局部过度角质化,且黏膜固有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试验组2瘤胃上皮组织角质化层明显,未见其他病理变化。(3)血液指标:各组荷斯坦阉牛血液H+和HCO3-含量在试验期前后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第60 d和120 d时试验组2 H+含量低于SARA组(P<0.05),试验组2 HCO3-含量始终高于SARA组(P<0.01)和试验组1(P<0.05)。试验期前后SARA组荷斯坦阉牛血清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第90 d时试验组2 ALT和AST活性均低于SARA组(P<0.05),在第120 d时试验组2 AST活性低于SARA组和试验组1(P<0.01)。试验期前后各组荷斯坦阉牛血清T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第120 d时试验组2 TG含量低于SARA组(P<0.05)。随试验期延长,SARA组荷斯坦阉牛血清TP含量显著降低(P<0.05),GL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白球比显著升高(P<0.05)。(4)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试验期内各组荷斯坦阉牛料重比依次降低,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三组每日单体净利润依次升高,分别为2.06、2.26和2.95元/头。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患SARA的荷斯坦阉牛瘤胃上皮组织完整性和功能因LA、CFA和LPS含量异常增高而受损,患病程度随育肥期延长和精料比例升高而加深。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采用试验组2饲喂方式(精粗比6.7:3.3,综合净能8.45 MJ/kg)可有效降低SARA发病率,使荷斯坦阉牛育肥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