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角膜滞后性(Corneal Hysteresis,CH)、角膜阻力因数(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OP,IOPcc)及Goldmann相关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IOPg)的变化规律,并探讨MSICS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其术后角膜安全性的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观察性研究。   连续收集2009年3月到2009年5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扶贫白内障专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50眼)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Reichert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测量术眼MSICS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CH、CRF、IOPg、IOPcc。利用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测量术前及术后1天NCT-IOP。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将术前及术后的实验参数行配对t检验,以明确其变化规律。并将CH、CRF变化量与眼压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O.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术前CH平均值为9.75±0.89mmHg,而术后1天下降至8.41±1.12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1月、3月随访,CH平均值分别为9.59±1.22mmHg和9.93±0.92mmHg,均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术前CRF平均值为7.53±1.24mmHg,而术后1天下降至6.97±1.14 mmHg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1月、3月随访,CRF平均值分别为7.46±1.23mmHg和7.56±0.89mmHg,均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3、术前IOPg平均值为12.03±3.50mmHg,而术后1天上升至13.88±3.96mmHg 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1月、3月随访,IOPg平均值分别为12.16±3.34mmHg和11.42±2.38mmHg,均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P>0.05)。   4、术前IOPcc平均值为12.74±3.83mmHg,而术后1天上升至16.65±5.15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1月、3月随访,IOPcc平均值分别为13.16±4.14mmHg和11.65±3.51mmHg,均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P>0.05)。   5、术前NCT-IOP的平均值为12.96±3.44mmHg;术后1天NCT-IOP的平均值分别是13.08±3.23mmHg。NCT-IOP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   6、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1天CH降低量与眼压增加量呈正相关性(IOPg,r=0.492,P<0.01;IOPcc,r=0.688,P<0.01)。术后1天CRF降低量与眼压增加量呈负相关性(IOPcc,r=-0.549,P<0.01;IOPg,r=-0.736,P<0.01)。   结论: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在术后早期引起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术后角膜不同程度的水肿及眼压升高是导致其改变的主要原因。但术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渐趋稳定。进一步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安全性提供了临床证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