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改革的纵深发展,社会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财政预算愈发紧张,BOT模式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资金缺口增大这一难题。在BOT项目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公司管理层面的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公司的主体--基层员工的激励问题上,绝大多数的BOT公司都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激励方案,导致次生管理问题丛生。本研究以长沙H供水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基层员工、激励和激励方案等概念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考察、问卷与访谈调查等调查手段,以此分析并找出该BOT公司在激励方案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1)绩效方案制定过程缺少透明性,部分员工的绩效目标模糊;(2)员工的薪资结构缺少灵活性,激励手段单一;(3)激励手段陈旧,激励过程缺少互动环节;(4)忽视文化培养与塑造。究其原因,一是BOT公司中的基层员工工作性质较为单一,存在着国营公司缺乏竞争性的特点,二是公司中存在着私营公司的唯盈利性的特征,三是原有激励方案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员工的真正需求,缺少民主协商。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依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帕门特的关键绩效指标理论以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设计激励方案,以增强基层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公司的发展战略有机统一为目标,注重方案制定前的实情调查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多方参与和民主协商,制定了一套较为人性化、科学化的激励方案,主要调整和改变体现在:(1)对公司原有的管理漏洞和不畅环节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重新调整、完善了与激励方案相关联的部分规章制度;(2)针对不同类别、岗位基层员工需求,实行个性化的差异激励,激励方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3)建立健全了原有培训制度,培训工作做到经常性和灵活性兼顾。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跟踪了解,发现优化后的激励方案能满足基层员工的基本需求并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该优化设计方案能让具有不同能力、特长的基层员工与其岗位做到因岗制宜,因事制宜,不仅使基层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提升,也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热忱和创造性,公司整体步入了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客观地讲,激励方案的设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以战略的眼光、科学的管理,依据BOT项目公司的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和优化一套真正切实满足公司的基层员工不同需求的激励方案,才能不断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基层员工的创造力,共同推动公司走上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内涵式集约式经营的现代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