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布朗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对单个生物大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光镊、磁镊等新型实验手段运用到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中去,使人们对染色体的第一个结构层次,即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本课题主要运用布朗动力学,基于最新的实验进展,从理论上研究了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 首先,我们建立简单的DNA和组蛋白八聚体的模型,并选用合适的势能,模拟了DNA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从模拟结果,看到DNA缠绕到组蛋白八聚体上,形成核小体结构。在引入位点的强相互作用后,模拟用光镊拉伸核小体链的单分子实验,得到与实验一致的拉伸曲线,在拉伸曲线中出现了平台和锯齿状结构。 为了进一步研究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组蛋白八聚体的运动细节,以及组蛋白八聚体的手征性对核小体手征性的影响,我们建立具有手征性的组蛋白八聚体的空间模型,并模拟DNA与其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从模拟结果看,在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组蛋白八聚体相对于DNA有转动,不同的转动方向导致形成的核小体具有不同的手征性。同时发现,组蛋白八聚体只需要维持一个相对较弱的手征性就能使得最终形成的核小体手征性与之对应。因此,我们认为,核小体的手征性是由组蛋白八聚体的手征性决定的。同时提出组蛋白八聚体的转动模型来解释了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 最后,研究染色质重组复合物对核小体结构的影响。实验中发现,染色质重组复合物在消耗ATP水解能后,能够推动核小体定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DNA弯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此,我们建立模型,研究当染色质重组复合物在核小体的一端产生一个DNA弯曲后,核小体是否会定向移动。从模拟结果看,核小体中的组蛋白八聚体会沿着DNA向核小体一端的DNA弯曲移动,使得核小体重新定位。根据模拟结果,提出组蛋白八聚体的滑动模型来解释染色质重组复合物与核小体的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由同一个光源发出的两束光,其中一束通过物照射探测器,与另一路的探测器做符合测量,符合测量的结果重现了物,这种技术被称为双光子关联成像或者“鬼成像”。量子纠缠是量子光学研
超强超短激光的发展,为众多学科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验手段和极端实验条件。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是超强超短激光系统发展的全新概念。1064nm波段OPCPA超强超短激光
本文对双量子点的电子共振隧穿理论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分析研究了电子在双量子点之间发生共振隧穿时量子点的化学势随量子点上门电压的变化以及随外加偏压的变化。其次研究
本文采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制备Si/Ge多层膜红外探测材料。通过改变生长温度、溅射速率,掺杂等因素来得到一系列Si/Ge多层膜红外探测材料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Raman散射、原子力
双电子复合(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DR)是电子离子碰撞过程中的基本过程之一。本文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CSRm开展了类锂36,40Ar15+离子的双电子复合实验,实验的
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特别是对称能的高密行为)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热点之一,这一研究对于认识和理解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中许多物理问题和物理现象至关重要。重离子碰撞是
介入医学的发展,对内窥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光纤束型和梯度折射率透镜级联型内窥镜在空间分辨率、探头直径和长度等方面均接近技术极限,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内窥镜在微创或无创检查、手术和治疗中的更高需求。多模光纤(MMF)可并行传输多个独立的空间模式,可独立作为成像和传像器件,是实现高分辨、小型化光纤内窥镜的最佳选择。然而,受模式色散和模式耦合效应的影响,MMF的出射光斑无法直接用于对生物组织进行内
激光二极管(LD)泵浦的全固态激光器因为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输出稳定、寿命长等优点,是近十年来激光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论文以Nd∶YVO4和Nd∶YAG晶体为对象,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害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身处多媒体信息时代的他们,却常常沉浸在网络数字世界里“乐不思蜀”。顺应时代潮流,让“新媒介”与习作教学联姻,“新媒介习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