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领域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也呈现出一种“经济主义”的发展态势,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被提供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而存在。我国作为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十分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极其不平衡,人均收入水平低且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这种国情下,高等教育领域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出现实践与政策以及行为与观念之间的巨大偏差和冲突,导致了高等教育领域高消费和滥消费的非理性现象,进而进一步加深了高等教育不公平。而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高等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基础性产业,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索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的理性与公平参与,既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着眼于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大学入学不公平,在回顾关于教育公平和教育价值及教育消费方面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双重价值的视角将大学入学的非理性参与以及不公平两大问题联系起来置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思考。在对相关理论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对大学入学公平在主客体两个向度的基本规定性,我国现阶段大学入学公平的内涵选择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内在价值与大学入学不公平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双重价值视角的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研究的理论框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从城乡、区域、性别和阶层四个维度测量和分析了我国大学入学的不公平状况,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大学入学不公平问题非常突出,并且正向更深的隐性层次发展。具体表现为,优势群体凭借其各种优势资本占有了更多和更优质的入学机会,而劣势群体以比优势群体更高的学术成绩却获得了相对较少的和低层次的入学机会。由此,本文对我国大学入学不公平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推测,并在分析大学教育所具有的生产价值和消费价值两种基本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大学入学不公平内因的理论假设:上层社会群体对大学教育消费价值的过度追求从根本上导致了大学入学的不公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投资与消费双重价值的模型证明了该理论假设,然后就所发展的内因理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与现实证据,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为了进一步探讨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的理论方法和途径,本文遵循内因与外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法则,在选择和分析若干影响大学入学不公平的外部因素以及在论证相关政策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大学入学不公平内外因联系的四个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双重价值的三个模型并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证明了这四个理论假设,从而建立了提升大学入学公平的三条一般性路径:引导个体教育选择、实施非统一的学费政策和教育补贴政策。最后,沿着所建立的提升大学入学公平的三条一般性路径,在分析制约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的相关因素和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依据防止上层社会群体为过度追求教育消费价值而利用金钱和特权等优势资本对大学入学机会寻租,或降低其寻租概率和空间这一指导思想,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大学入学公平的策略和措施。具体包括:在个体教育选择引导方面,提出了入学学术能力标准提升、教育体制与结构改革、大学教育各个环节的突破三条具体路径和一种包含双重价值的选择价值指数引导方法;在非统一纯学费价格政策的实施方面,提出了学费政策与教育补贴政策的优化措施、建议以及两者相互协调的具体匹配方式;在资格审查技术保障方面,提出了改进大学入学学术能力资格审查技术、教育补贴获得以及助学贷款信用和偿还能力资格的审查技术等具体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