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用药剂量与脑缺血大鼠的脑缺血面积之间的量效关系,并且通过应用氨基酸代谢组学的方法证明药物剂量变化对氨基酸差异变量的不同参数影响以及研究因为用药引起的氨基酸代谢通路的变化,试图从微观层面寻找剂量依赖性代谢机制。方法:将36例SD大鼠分为6组:脑缺血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按照原液稀释倍数分为:1DanHong-11ml/kg, iv.qd;2DanHong-22.5ml/kg, iv. qd;3DanHong-35ml/kg, iv. qd;4DanHong-410ml/kg, iv. qd),治疗3天后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以及体重、脑重的改善情况。采用(OPA)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血清中氨基酸代谢谱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测定36例大鼠20种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后采用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PLS-DA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以及计算机系统工具MetPa (Metabolomics Pathway Analysis)和MetaboAnalayst在线分析氨基酸生物数据集。结果:(1)治疗后丹红注射液供试药10ml/kg剂量组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和脑重,增加体重,在1-10ml/kg剂量范围内,剂量与脑梗死面积作用呈负相关。(2) HPLC-FLD结果显示:经过色谱分离条件优化选择,选择流动相A-B(95:5,v/v)1mL/min5℃,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30nm,发射波长为380nm条件下,ph=7.95的磷酸盐缓冲液硼砂缓冲液体系。用HPLC色谱柱可以在30分钟之内将血清氨基酸分离出20个峰,并可以达到完全分离。(3)经主成分分析,各个组在空间上均能得到很好地分离。经pls-da分析,四个组分别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各得出5、6、7、7个差异物,且有不同的上调与下调趋势,第四组的调节趋势与模型组均相反,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三种氨基酸的浓度存在与剂量变化相应的量效关系。(4)经METPA软件分析,差异代谢物积聚的代谢通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每个剂量组分别发现3、2、2和5条代谢途径,由三条变为两条又变为五条的多通路调节,而且每条通路的作用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经MetPa和Metabo Analysts分析所有不同的代谢产物集中地代谢途径,发现其中Glycine, serine, threonine metabolism和Histidine metabolism pathways被确认是4个剂量组之间重叠的代谢通路。结论:1.丹红注射液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面积;2.本研究成功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优化条件,并较好地分离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3.MCAO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代谢与正常大鼠存在差异;丹红注射液可以逐渐调节大鼠血清氨基酸代谢轮廓谱向正常组转化;4.用药剂量变化可以引起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数量与性质的变化。重叠与非重叠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显示丹红注射液存在剂量依赖的神经保护影响的代谢机制。氨基酸代谢组学的方法可能被视为来探索系统扭转复杂疾病的药理机制一种新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