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孔孟思想中关于权力的论断多如繁星,尽管这些思想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强化皇权的,并不能充分代表公共利益,但其中如“为政以德”、“政在得民”、等思想确实有着跨越时代的永恒价值,对于研究现今公共管理中的权力制约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儒家思想注重伦理道德,在权力制约问题同样主张以道德为主的制约模式。儒家从宏观的、人文的角度看待权力一事,纳权力防范于其系统的伦理学理论当中,强调权利主体的“自律”。他们把国家治乱的根本寄托在统治者德行的高低厚薄上,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而在两千年帝制政治中,儒家的至尊地位也从未在根本上发生动摇。在治理方略上,儒学所主张的伦理学思路也为汉以后历代统治者所遵从,成为整饬吏治的基本手段。本文正是基于儒家思想中治国理政取向的历史价值,以此为切入点,对孔孟权力制约思想进行剖析,进而讨论其对当今权力制约体系的借鉴与启示。本文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评述本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视角、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权力观的构成。这一部分主要从孔孟权力观的出发点和目的、权力主体及其合法性、权力运行的程序,多维度的对孔孟权力观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在对权力观解读的基础之上,进而对孔孟权力制约思想进行了概括:1、德治角度的权力制约主张——以德制权、以道制权;2、民治角度的权力制约主张;3、分权角度的权力制约主张——分职而事、谏议制权。第四部分,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这一部分对儒、法、道权力制约思想进行了比较,并对孔孟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概括。第五部分,孔孟权力制约思想的启示。这一部分分别从以德制权、以民制权两个方面提出了孔孟权力主张对构建权力制约体系的启示。孔孟以仁为核心的权力制约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家、道家的权力制约思想以及西方权力制约思想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论主张。在完善权力制衡体系的道路上,孔孟权力制约思想为其提供了伦理的指引。但权力制衡体系的构建并不能寄希望于某一种单一模式,而是应该以不同理论为借鉴,形成多元化的制约模式。在权力体系中,不仅要发挥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的强大作用,而且要重视以权利制约权力、以舆论制约权力、以分权制衡权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各种制约监督力量的协调,理顺权力体系内的各种关系,使各种制约力量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权力制约机制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