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族虽然是一个岛居民族,精于艺术创作的他们,留下了许多令人陶醉的艺术作品,如文身、树皮布、陶器、骨雕、黎锦等,均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拥有着重要地位。其中,黎锦更是工艺繁多,绚烂多彩,黎锦中的绣面龙被汇集了黎族四大织锦工艺,即纺、染、织、绣。其工艺繁复,绣体的图案的形式特征以及绣面龙被的功能都表现出黎族人对宗族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2006年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龙被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在黎族地区已经很少有人使用绣面龙被,也没有人会织绣面龙被,至今绣面龙被的复制仍是空白,这让绣面龙被技艺的传承严重受阻。在文献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能够收集到有关绣面龙被的文献以及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到目前为止仅有一本专著。所以,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照古文献的记载和田野调查资料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将散落于地方志、诗词等古文献中有黎锦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绣面龙被专家的观点,分析出龙被在古代的名称以及现代命名的成因,并提出大被、绣面龙被同属龙被的观点。在田野调查中,笔者以当地的织锦传承人、道公、民间龙被收藏家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走访。采用摄影、摄像、手绘图片等采集方式对藏品绣面龙被以及它纺、染、织、绣四大织造工艺的原料、制作工具、技艺等做了详尽的收集整理。共收集明代至民国时期的绣面龙被图片60多张。根据其图案总结出各个时期绣面龙被的形式特征。根据题材把绣面龙被中的图案分为人物、植物、动物、几何的组合式图形。此外,笔者对道公的走访,掌握了绣面龙被在做法、丧葬、进新房、婚礼场合中的使用,根据绣面龙被的使用习俗、人们对它的态度对绣面龙被功能进行了分析。绣面龙被作为黎族的重要艺术形式,不仅是黎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更体现了它是时代的产物,是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有利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