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储层的孔隙特征和孔隙演化规律的研究,能够为探讨页岩储层储集性能、页岩气赋存过程和机理、预测有利区块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因此,准确的表征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判断其在成岩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成为储层研究必不可少的问题。然而,目前对于泥页岩储层孔隙体系表征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均十分薄弱,仍处于探索之中。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不仅是盆地内优质的烃源岩,也是有利的页岩气储层。本文在充分调研和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长7陆相页岩,利用测井资料,研究陆相页岩分布规律,采用气体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和岩石热解等多种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长7陆相页岩矿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明确陆相页岩成岩阶段,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总结陆相页岩孔隙演化规律,探讨影响泥页岩孔隙发育和演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陆相页岩矿物组成复杂多变,富含黏土矿物、石英和长石,并含有少量碳酸盐;有机质含量分布在0.3%-9%之间,主要分布在3%-6%,干酪根类型主要以Ⅱ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主要集中在0.7%-1.0%之间。长7陆相页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作用共同改造,普遍进入了中成岩A期。长7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其中粒间孔及晶间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有机质孔隙和粒内孔隙相对不发育。孔隙形态复杂,整体上以楔形和平板狭缝型为主,且微孔多为不连通孔隙。孔径分布范围广泛(0.1nm-10000nm),孔隙度为0.7%-5%,微孔(<2nm)和介孔(2-50nm)是研究区泥页岩孔隙度主要贡献者。成岩作用、岩相类型、有机质热演化作用是影响研究区长7陆相页岩孔隙发育及演化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