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叻报》音译外来词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W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新加坡被开辟为自由港之后,橡胶种植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涌入。殖民者的行政语言英语、新加坡土著居民的语言马来语、华人移民带去的华语以及世界各国语言,共同构成了清末民初新加坡独特的多语环境。其中华侨作为新加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新加坡华文报刊业的开创与发展。于1881年创刊的《叻报》,作为新加坡第一份华文日报,记录了当时新加坡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研究清末民初新加坡华语的珍贵资料。本文以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叻报》音译外来词为研究对象,以期揭示清末民初新加坡华语的部分特征。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首先从来源语种的角度,将《叻报》中的音译外来词划分为英语、日语、马来语、俄语、法语、德语、梵语、拉丁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越南语、丹麦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泰语、波斯语、菲律宾语、爪哇语、突厥语、蒙语、女真语、粤语、满语这23个来源语种;其次从借入方式的角度,将《叻报》音译外来词划分为纯音译外来词、类化音译外来词、意音同译外来词和半音半意外来词这4类借入方式;最后,从词义范畴角度将《叻报》音译外来词划分为地名类、事物类、称谓类、抽象类4类词。第二章和第三章将《叻报》与新加坡、中国本土的其他报章进行比较,发现音译外来词的使用在同期新加坡华文报章中具有普遍性,是当时新加坡华文报章中的一个词汇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也受同期中国本土报章词汇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叻报》音译外来词沿用至现代新加坡华文报章中,甚至进入到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词汇系统里,而有些《叻报》音译外来词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第四章分析了影响清末民初新加坡音译外来词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新加坡社会历史发展和语言接触两个方面,语言接触主要是英语、马来语、俄语等接触;影响清末民初新加坡音译外来词历时演变的因素主要有新加坡社会政治、经济、语言政策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等。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悬架设计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道路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操纵性和防侧翻性能。半主动悬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汽车悬架的机械性能,同时有着结构简单,成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培养创新
百草枯是一种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是世界上第二大吨位季胺类除草剂,成人致死量为20%水溶液5~15 ml或30~40 mg/kg[1],因致死率高,其危害超过了有机磷农药中毒[2]。百草枯经吸
<正>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上海港码头边,一艘日本国的客轮起锚开航了。码头上,是送行的各式人群。船上,"驻洋肄业局正委员"(亦称"留美学生事务所正监督")陈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好与坏、优与劣,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为此,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以学生
<正>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西方的挑战,开始有先行者将眼光看向
期刊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既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现实需求,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如何把依法治国理念融入社会组织的
我国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变得日趋困难,基础货币与M1的相关系数、货币乘数与M1的相关系数变得不显著了,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