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图性是心灵代表或呈现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是区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标志(Brentano,1876)。在早期关于意图性的研究中,均与道德认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心理理论包括愿望、信念、意图等内容,意图性的发展与愿望、信念、意图等存在着密切联系。Malle和Knobe (1997)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意图性发展的模型,认为意图性包含愿望、信念、意图、技能和意识五种成分,而对学前儿童意图性的研究多集中于愿望、信念和意图,并且其发展表现出一定顺序性,而关于技能和意识意图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技能和意识两种成分来探讨学前儿童意图性理解与道德判断的发展趋势。实验一以120名3到6岁儿童为被试(男女各半),采用图片故事法测查错误信念、意图性、技能和意识意图性理解能力。结果表明,(1)3到6岁儿童意图性、意图性成分及错误信念理解的能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2)3到6岁儿童四种任务的发展顺序为:意图性理解发展最早,技能意图性理解次之,错误信念理解再次之,意识意图性理解发展最晚;(3)控制年龄后,儿童意图性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存在发展上的关联。实验二在实验一任务的基础上,将故事情境做了结果好坏的区分,希望进一步探讨行为结果与意图性条件对意图性和道德判断的影响。该研究以288名3到6岁儿童为被试(男女各半),通过图片故事法对儿童个别施测。结果表明,(1)意图性任务中,当结果为坏结果时,4到5岁儿童的意图性判断会受到意图性条件的影响;当行为者故意做出某事时,4到5岁儿童的判断会受到结果的影响;6岁儿童的意图性判断无论行为结果如何都会受到意图性条件的影响。(2)技能意图性任务中,4到5岁儿童的意图性判断均会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不考虑技能的影响;6岁儿童的意图性判断不仅会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在行为结果是好结果的情境中还会受到技能的影响。(3)意识意图性任务中,当行为结果为好结果时,6岁儿童的意图性判断会受到意识的影响,而其他年龄儿童的意图性判断未发现与行为结果和意识的关系。(4)在意图性和技能意图性任务中,儿童会根据行为结果对行为者进行批评和表扬,而不考虑意图性条件,在意识意图性任务中,3到5岁儿童会根据结果进行批评和表扬,而6岁儿童在产生好结果的情境中,开始考虑有意识/无意识的影响。(5)在三种类型的任务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均会受到行为结果与意图性条件的影响。综合两个实验,结果表明,(1)3-6岁儿童理解意图性及意图性成分的能力均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其发展顺序为:意图性理解最早,技能意图性次之,意识意图性最晚。(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意图性判断的依据逐渐从结果向意图性条件过渡。(3)3-6岁儿童在基于意图性及其成分理解的道德评价和情绪评定中表现出了相似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