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修复/重建后内、后外侧韧带结构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并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2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Schenck分型:KDII-Ⅳ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40岁,受伤后8h~14d入院,均为单膝闭合性损伤,左膝12例、右膝6例,其中ACL、PCL损伤3例,ACL、PCL、PLC损伤5例,ACL、PCL、PMC损伤6例,ACL、PCL、PMC、PLC损伤4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腘动脉及腓总神经损伤1例。行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ACL,异体肌腱重建PCL、联合修复/重建PLC、PMC,并早期行系统康复功能锻炼。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活动范围来评估疗效。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2个月,随访时16例可满足日常活动,查体见:患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伸0°<==>屈120°~140°,所有患膝前、后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伸膝0°位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外旋拨号试验阴性,伸膝0°位内翻应力试验阴性。末次随访影像学评价:膝关节X线示螺钉及微型钢板固定良好,无松动、移位,骨道无扩大;膝关节MRI示无螺钉松动移位、骨道扩大及韧带断裂;膝关节CT示无螺钉及微型钢板松动移位、无骨道扩大及骨折。本组中有2例合并屈膝受限,术后3个月患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分别为90°及100°,术后6个月内经过正规功能训练及理疗,膝关节活动范围均可达:伸0°<==>屈135°。膝关节IKDC评分:术前(21.7±4.3)分,末次随访时(73.2±6.0)分;lysholm评分术前(26.6±5.2)分,末次随访时(77.1±10.5)分;患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5.5±5.5)°,末次随访时(125.0±8.9)°,手术前、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修复/重建后内、后外侧韧带结构并早期系统功能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损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