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刘醒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作家。作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他执著于书写现实,表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各种苦难,这使他得到了“社会书记员”这一称号。但刘醒龙的苦难叙事并非仅仅展示苦难,而是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对苦难的超越,达到对于人们苦难生活的救赎。因此,论文选取“苦难叙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刘醒龙对于苦难的独特书写和体验,探讨小说的苦难场景、思想蕴含、作家主体思考及其苦难超越方式,研究他对于苦难的艺术表现对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论文主要从刘醒龙小说对于苦难的独特叙事、刘醒龙小说苦难叙事的人性伦理深度和小说艺术高度以及刘醒龙小说苦难叙事的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及其局限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刘醒龙小说苦难叙事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刘醒龙执著地从表现苦难的角度切入生活,书写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苦难,从不同角度表现生活中的苦难,并以此呈现生活的厚重,表达作家对生活中苦难的强烈关注和独特感悟。一方面,刘醒龙小说突出地描写出当下现实生活中苦难,包括物质匮乏给人们造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上的创伤;另一方面,作家也不回避建国以来的极左政治和“革命”暴力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劫难。但刘醒龙的苦难叙事并非仅仅展示苦难,而是通过“于苦难处转身”和“直面苦难”两种方式表现出对苦难的超越。由于深受传统道德和个人生活体验的影响,刘醒龙前期小说苦难叙事选择的是通过“于苦难处转身”即走向传统道德和走向田园牧歌两种模式,在遮盖和遗忘中达到对于苦难的超越。而随着刘醒龙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化,近期的刘醒龙小说苦难叙事选择通过直面人性和直面社会体制,与苦难不断进行抗争,从而完成对于苦难的超越和救赎。这两种超越方式既体现了刘醒龙个人从对善恶进行价值判断到从人性和体制审视现实的发展过程,也体现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刘醒龙的苦难叙事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显然具有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超越苦难的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