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艾滋病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有着共同的传染途径,而肝脏疾病也成为HIV感染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对于HIV/HBV共感染中针对HBV的治疗并没有很多研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对应的HBV病毒学、免疫学反应以及肝酶、肾毒性的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全国多中心队列以及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数据库和标本库,对HIV/HBV共感染病人的临床信息进行提取,同时针对治疗基线、治疗半年(24周)和治疗一年(48周)的血浆样本进行HBVDNA、HBsAg和HBeAg抗原定量的测定。根据患者接受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本研究分为两个治疗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仅有拉米夫定单药对HBV有活性的方案(3TC组)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中有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两种对HBV有活性的方案(TDF组)。[结果]研究共纳入151人,其中60人使用拉米夫定(3TC组)单药方案,91人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方案(TDF组)。基线有45.7%的患者基线HBV DNA>20 OOOIU/ml;且两治疗组基线HBV病毒学指标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一年,基线HBVDNA<20000IU/ml的病人3TC组和TDF组HBV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6.8%和98.0%(P>0.999);而基线HBV DNA> 20000 IU/ml的病人3TC组和TDF组HBV病毒抑制率为34.5%和72.5%(P=0.002)。两组在HBsAg抗原定量下降方面无显著差别,但TDF组HBeAg定量下降显著强于3TC组。治疗一年共有10人出现HBeAg抗原转换(28.6%,10/35),5人出现HBsAg抗原丢失(3.6%,5/137)。在多因素回归中,HBV病毒抑制是HBeAg抗原转换的决定因素。肝酶变化及肾毒性方面,两治疗组无显著差异。在HBV病毒抑制的病人中,TDF组IL-18水平显著下降,但3TC组的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本研究提出了针对HBV基线DNA分层治疗的概念,即在基线HBVDNA<20000IU/ml的情况下,可使用基于3TC或者TDF+3TC的方案;而在基线HBV DNA>20000IU/ml的情况下,仍然推荐使用基于TDF+3TC的方案以提高病毒抑制率和HBeAg抗原转换率。这一结果对于今后HIV/HBV共感染中针对HBV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