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是治疗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作为诊断肝癌的主要肿瘤学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较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然而灵敏度偏低,对AFP阴性患者无诊断意义,我国仍有30%左右肝细胞癌患者AFP呈阴性,这部分患者难以用AFP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尚未有任何一种诊断标志物得到公认,联合检测成为诊断和监测疗效的一种趋势。目的研究TACE联合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DCP和GP73水平变化情况及其联合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AFP、DCP和GP73表达水平与同期影像学的相关性,探讨三者的水平变化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40病例,平均年龄50.40±11.015岁,其中男34例,女6例。根据mRECIST分期评估TACE治疗的肿瘤缓解程度,将CR+PR级归为缓解组,SD+PD级为未缓解组,缓解组:26例,未缓解组:14例,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ALT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FP、DCP和GP73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在清晨无菌操作空腹采集静脉血4mL,促凝管采集,3000rpm离心10min,留取血清至一清洁EP管内,放置-80℃冰箱内保存备用,然后进行血清DCP和GP73分别ELISA检测。统计实验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血清AFP、DCP和GP73经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对意义。结果1.TACE术前血清AFP与DCP、GP73无相关性(P>0.05)。血清GP73与Alb呈负相关(P<0.05),与ALT、TBil呈正相关(P<0.05)。血清DCP与Alb、ALT、TBil无明显相关性(P>0.05)。2.两组患者TACE治疗前,血清AFP、DCP和GP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缓解组治疗后三者血清水平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缓解组△AFP、△DCP和△GP73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缓解组△AFP%、△DCP%和△GP73%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mRECIST分期与△AFP、△DCP和△GP73均呈负相关(P<0.05)。4.△AF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DCP%:0.904,△GP73%:0.849,△AFP%+△DCP%:0.860,△AFP%+△GP73%:0.843,△AFP%+△DCP%+△GP73%则:0.940,三者△AFP%+△DCP%+△GP73%联合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1.血清DCP和GP73在肝细胞癌患者中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AFP无明显相关性。2.联合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血清AFP、DCP、GP73水平变化能较好的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