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义务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自1986年国家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到21世纪初,我国基本实现“两基”目标,至2013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1%以下。伴随着义务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问题日益严重,最直接是反映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具体表现在校际间、城乡及区域间差距变大。与此同时,虽然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占GDP比重、财政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等衡量教育投入指标与发达国家教育投入指标相比差距较大,也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就同本国制定的教育发展目标而言,我国在教育经费投入的表现也差强人意,1988年制定的到20世纪末实现财政内教育拨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一再推迟,直达2012年,该指标达到4.08%,首次突破4%。显然,我国义务教育整体处在一个低水平的非均衡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确保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如何从目前低水平非均衡的状态发展提升到2020年确保儿童接受良好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均衡的较高水平均衡阶段,是每个教育界人士和大众关心的话题。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现象最复杂、类型最多样、分布最广泛、程度最深重的地区,不仅经济落后,而且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高且极不均衡,属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板。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教育均衡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论研究依据,结合国内外教育经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对象,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最薄弱的地方着手,运用大量数据和图表,分析该片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并基于2020年该片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从义务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预测,研究该片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轨迹,提出从低水平非均衡的状态转变到较高水平均衡的阶段的实施路径及应对措施。通过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第一,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该片区虽然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投入水平低,但是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大,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变小;通过对该片区生均经费的走势分析,判断该片区的发展趋势是从低水平非均衡状态向高水平均衡状态发展。第二,通过计量分析建立模型,从义务教育经费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缺口进行预测,发现到2020年,片区可以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目标,其发展水平可以基本达到国家平均水平。第三,通过对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义务教育经费缺口的测算,发现全国实现全面义务教育均衡的实施路径大致会经历三个过程:低水平普及阶段、过渡阶段和高质量均衡阶段。目前,该片区义务教育发展正处于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生均经费投入会大幅增加,而东、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会逐渐减小。第四,针对均衡目标,提出保障该片区教育经费投入的措施有三点:1.加大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2.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建设;3.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