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的会计准则及审计准则的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自身的特征,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不对称,以及我国审计人员对此实践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公允价价值审计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影响财务报表质量。通过研究公允价值的审计,可以找出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准则制定者、上市公司、审计师以及投资者等都是有益的,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使其更具信息含量,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公允价值的发展及有关准则的完善。本文主要从公允价值计量入手,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程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在研究中,把样本分为金融和非金融行业分别进行研究,同时作了比较分析。通过筛选深沪两市A股2008—2012年的数据,建立实证模型,运用SPSS19.0对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的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的最主要结论:在金融行业,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程度对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在非金融行业,公允价值计量增多会显著增加异常应计营运资本,降低审计质量。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本文还证明了,在非金融行业,随着年度的推移,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质量的负面影响有缓解趋势;金融行业则没有明显的趋势。在非金融行业,随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审计质量,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则对审计质量有相反的影响。与此相对,在金融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这一财务指标对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则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无论在金融还是非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和资产收益率都不会对审计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企业规模都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然后根据这些结论相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提高公允价值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诸如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关注一些主要的财务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