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27头甘南放牧犊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饲养方式,测定试验Ⅰ组牛对饲粮的采食量,两试验组牛各个月龄的生长指标,18月龄的屠宰指标、产肉性能,对照组9头牦牛的生长指标,最后分析试验牛经济效益,旨在为犊牦牛的合理饲养、适时屠宰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采食结果试验Ⅰ组犊牛对精料的采食从开始的0.13±0.06㎏/头.d上升到13月龄的最高峰0.73±0.02㎏/头.d;对青干草的采食从6月龄的0.45±0.17㎏/头.d上升到13月龄的最高峰2.48±0.10㎏/头.d,之后对精、粗料的采食量逐渐下降。2.生长指标差异试验Ⅰ组牦牛在18月龄时体重为144.60±2.07 kg,补饲后日平均增重0.19 kg,试验Ⅱ组牦牛在18月龄体重为112.34±1.10 kg,日平均增重为0.08 kg,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牦牛在18月龄体斜长为111.60±1.13 cm;试验Ⅱ组体斜长为109.52±2.18 cm,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牦牛在18月龄胸围136.32±2.16 cm,试验Ⅱ组牦牛胸围131.18±2.10 cm,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牦牛在18月龄体高106.34±2.10 cm;试验Ⅱ组体高104.08±2.14 cm,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试验组牦牛管围变化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牦牛在生长指标上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3.屠宰性能结果试验Ⅰ组牦牛胴体重68.73±1.76 kg,试验Ⅱ组牦牛胴体重51.10±1.84 kg,两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牦牛净肉重52.47±0.45 kg;试验Ⅱ组牦牛净肉重38.52±0.27 kg,两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牦牛净骨重16.23±1.09 kg;试验Ⅱ组牦牛净骨重12.58±1.06 kg,两组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和净肉率差异不显著。4.常规肉品品质分析结果试验Ⅰ组牦牛肉粗蛋白含量22.50±1.32 %,试验Ⅱ组牦牛肉粗蛋白含量22.34±1.67 %,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牛肉脂肪含量2.80±0.08 %,试验Ⅱ组牛肉脂肪含量2.76±0.07 %,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牛肉干物质含量26.32±1.21 % ,试验Ⅱ组牛肉干物质含量26.11±1.09 %,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牛肉灰分含量1.04±0.02 %,试验Ⅱ组牛肉灰分含量1.05±0.01 %,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长指标和屠宰性能上看,试验组两组牛差异显著,说明补饲精料在本试验条件下是有优势的。5.经济效益分析从不同月龄牦牛经济效益上分析,犊牛的最佳育肥时期集中在5-7个月,每头相比增收830元左右。综合考虑,本试验认为在甘肃省甘南州阿孜试验站试验的甘南犊牦牛,应采用全补乳、适时断奶并补饲的饲养方式。